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常胜军在峰山大捷以后一年多的时间中,以空前的速度招兵买马,扩大军额,增强实力。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可说人人皆知。可是随着它的扩军,常胜军内部的分裂也跟着十分激烈起来,这却菲要对它的内情有些了解的人,不能道其详。

    老资格的将领张令徽、刘舜仁都是渤海铁州人①,是郭药师的小同乡,早在怨军②成军时,他们就率领一部分乡人参军,与郭药师个人自极其密切的联系。他们可以说是一群早已契丹化了的汉儿,不仅在生活方式上,思想意识也完争是个契丹人。他们多年受耶律淳和萧干的卵翼培养,自命为忠于辽室,对北宋朝并无感情。只在到了残辽形势十分不稳,耶律大石已被萧皇后扣留以后,才和郭药师一样被迫参加反正运动。入宋后,既没有被宋朝重视,也不肯为宋朝卖力。袭燕之役,没有他们的分儿,峰山战前,望风先溃。自己没有立过寸功,反而把一股怨气冲向末朝,怨官家童贯有眼无珠,不赏识他们的将才,怨郭药师信任新进,忘记了老明友,怨赵鹤寿、赵松寿凌躐过他们的头顶,目中无人。总之,他们处在羁旅孤臣的地位上,宋朝决不是他们的安乐土。

    可是在常胜军中仍有他们的地位,他们不是以其才能、功绩而是以其关系和资格生存下来了,这两种优势在军队中还是十分重要的。凭着这两种优势,他们不但生存下来,还有机会进一步扩大其私人势力。他们把一些亲信死党安插在新招募的部队中,以权位实利为香饵,将一部分新军拉到自己方而来,成为他们的本钱。

    这些人由于得不到宋朝的重视,战功和治军能力又相形见绌,为寻找自己的出路,开始与残辽降金的官员接触起来,并且通过他们的关系,也与金朝的贵酋们搭上关系。“关系”真是一条奇怪的纽带,任何时期都有这门高深精微,妙不可言的“关系学”。张令徽、刘舜仁等人以“怨军”起家,本来与金朝的贵酋们有着父兄家属不共戴天的怨仇,现在为了寻找自己的出路,竟然不惜通过过去的主人去跟过去的仇敌搭上关系,化敌为友,握手言欢,以出卖新的主人。机伶非常的刘彦宗看到有隙可钻,就竭力拉拢,双方打得火热。已经很懂得施展政治攻势的斡离不也十分重视这着棋子,他不惜放下架子,假以辞色,让刘彦宗用他的名义与他们通信,只等时机一到,就要让他们发生意料不到的功效。

    所有他们这些活动,郭药师完全知道,他采取眼开眼闭,听之任之的态度,既不予以鼓励,也不加以限制。这种态度,被他们认为是主帅的默许,而郭药师的心里也正要他们这样认为。

    常胜军中还有以甄五臣、赵鹤寿、赵松寿等亲宋的将领为领袖的亲宋派。比较起前一派人,他们在军队中的资格要浅一点,与郭药师本人的渊源也没有那么密切,但他们是实力派,过去在关外转战抗金打过几个硬仗的是他们,俘获萧余庆、强迫郭药师下决心反正降宋的也是他们。袭燕之役,他们所部受到很大的损失,甄五臣本人及所属的两个彪官都在激战中阵亡。现在这派人就以赵鹤寿、赵松寿兄弟为中流砥柱。辽朝的长期统治没有把这些汉儿“同化”过去,他们始终不忘记自己是汉人的子孙。入宋以后,踊跃从事,主观上更希望为母体多立点功劳。就是依靠他们的力战,峰山一役,才能转败为功。后来又在边线上做了不少巩同边防的工作,对金人的挑衅,也敢于还击,几次打退金人的侵入,军队毕竟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团体,不管张刘之徒施行了多少阴谋诡计,暗中做了多少手脚,在部队中的威信却远远比不上赵氏兄弟。中层军官,如非张刘的亲信或有多年的统属关系的,都愿意受赵鹤寿的统辖,争取立功的机会,而不愿跟随张、刘苟容自安。这种情结,在士兵之间,就更加普遍了。

    赵氏兄弟这派人的势力受到北宋朝廷的注目。在朝廷中有些官员的心目中,特别在官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