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88年冬。东莞。

    这天,东莞市市长郑锦滔特地起了个大早。昨天下班前省里突然来电话,是省长梁灵光的秘书打来的,口气很急,让他尽快来一趟广州,省长找他有事,很重要的事情!

    外面天气阴霾,赶往广州的路上,郑锦滔坐在车里,心情也十分沉重。他隐约感到,这次省长召他去谈话,没别的,只有一件事:兴师问罪!不久前,梁省长刚刚找他谈过一次话,因为东莞有人给中央写了告状信,告东莞市委市政府非法集资,这次很重要的事情十有八九还跟这事有关,因为东莞这次动作闹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

    郑锦滔的预感没错。一迈进省长办公室,梁灵光劈头就问:“老郑啊,你们怎么搞的吗?怎么又让群众写信到上面去了……”

    这一切要从年初的东莞升为地级市这事儿说起。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的一纸公文,将东莞变为了地级市。

    沉浸在东莞升为地级市的庆典鼓声中,东莞人的心底深处也突然激发出一种以前从不曾有的梦想:既然东莞成了真正的地级市,那么,一个市哪能是现在这副小县城的格局和模样,我们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应该就地城市化,搞成一个真正的市才行。

    此时的东莞人,一心求变,却不知怎么变法,满身干劲,也不知使在哪里。于是,一个个摩拳擦掌的东莞人在喜悦和期盼的同时又陷入到一种茫然之中。

    有一个人却不茫然。此人就是一个月后回东莞出任市委书记的欧阳德。

    欧阳德此前在惠阳地区任行署专员,1975年至1981年,他曾在东莞担当县委书记一职,此前一直在东莞工作,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莞人,放牛娃出身,16岁便参加了革命。

    如何让东莞的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新的领导班子一致认为第一步就是深入调研,问计于民。于是,东莞市委书记、市长、副书记、副市长等领导各带一班人马分头下到基层,广泛收集意见,摸清东莞现在的发展情况,掌握和了解东莞目前的困难以及制约东莞发展的瓶颈。

    经过一两个月的调研之后,各路人马回到东莞,集中意见。先后几次研讨会,都是开得非常热烈。大家首先达成一致的共识是,尽快加速发展,要发展必须要发展工业,无工不富,要发展工业必须把外资引进来。有了这种共识之后,大家又开始围绕如何才能更多更快引进外资等问题畅所欲言,畅谈改革。

    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几大难题分别是路、电、水、通讯等。

    先说电的困难。电不够用是所有镇书记反复抱怨的事。实际上,这方面的困难不仅是电量不够,配电设施也相当落后,因变电站少得可怜,故东莞通往各镇的电网完全不成体统。说白了,即使东莞有电,也送不出去,更何况东莞没电。加快发展怎能缺电?电的问题必须解决!

    接着是水的问题。当时东莞市区里只有两家自来水厂,加起来一天最多也就万把吨的供水量。要想尽快发展工业,毫无疑问,水的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接下来便是对症下药,即拿出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交给各相应部门落实,电的问题由供电局拿方案,人才的问题由人事局拿规划,不一而足。于是,各个部门立即加班加点认真研究讨论。

    不料,规划方案拿出后,到了欧阳德手上,统统又给否掉了。理由是视野不够,眼光短浅,得重新规划。

    比如说水,当时东莞市供水局提交的方案是将每天的水产量提高至3万至5万吨。欧阳德说不行,应该要上20万吨;电也是如此,大家开始提出的方案非常保守。欧阳德则在图纸上大笔一挥,说是要修建两个大电厂,一大批变电站,还要建设一个22万千瓦的大变电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