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可真有意思。全球经济刚刚经受了记忆中最为猛烈的一次冲击。2008年下半年,G3经济体工业活动的下滑比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更为急剧。全球股市暴跌,截至2009年11月本书完稿时,金融危机已经结束,美国和欧盟经济体也出现复苏的“绿芽”,但全球经济能否尽快恢复正常仍不明朗。无疑市场情绪开始转好,金融市场承受的重压(和市场恐慌)也大大缓解,但仍有许多问题令人担心。美国的银行体系仍面临房地产市场泡沫以及巨额信用卡债务的风险。面对东欧和部分西欧经济体遭受的猛烈冲击,欧洲银行业仍然非常脆弱,但与美国银行业不同的是,它们不必一定确认坏账或注入资本金。在亚洲,部分依赖进口的经济体担心,即便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2010年到2011年能否看到G3经济体消费显著回暖。我也有几分怀疑。如果看不到G3经济体的好转迹象,数以万计的亚洲出口企业无疑将处境艰难。就算企业可以苦撑数月没有订单的日子,但半年之后呢?恐怕有难以为继之虞。
面对海外需求史无前例的暴跌,2008年10月北京决定启动一项庞大的财政刺激计划。
本章中,我将谈谈与此次财政刺激计划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在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现预算赤字的情况下,我们想知道中国的财政状况是否健康。数据表明,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尚属不错,不过仍存在较大规模的非正式债务。
中国财政刺激计划的基本构成。经济刺激几乎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已有项目追加投资的计划可以迅速展开,2009年下半年新开工项目启动。不过,由于许多项目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所以很难准确把握财政刺激计划的规模和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看地方政府如何为刺激计划筹资。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财政刺激计划由国有基建公司使用土地和银行贷款融资运作。只有少部分资金(约20%)来自财政预算。我在下文中也提到地方政府如何为手中的投资项目筹集资金。
最后我们来分析经济刺激计划在中期内可能造成的影响。其中一些是积极的,包括更加完善的铁路系统、城市地铁系统以及其他有助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公共项目。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财政刺激计划也是有代价的。由于融资压力大都落在银行而非财政身上,所以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面临恶化风险,银行不良贷款可能出现新一轮高潮,同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将会扩大。这是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都表明,债务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如果再与其他问题搅和在一起,将对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中国的债务问题或许尚在可控范围内,当然我希望如此,但目前扩大的债务多为隐性债务,这一点不容乐观。
本章不太涉及国际上经济学家的研究,着重探讨中国的财政刺激计划的具体操作,尤其是融资方式,其中也提及主流经济学家关心的一些问题。
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之时,中国的财政状况看起来十分健康。这主要得益于强劲的经济增长、税收征管方式的改进,以及20世纪90年代税收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2003~2008年间,中央财政收入强劲增长。2008年,财政预算收入总额达5.9万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9%。加上社保收入,财政总收入占到GDP的24%,已接近发达国家税收水平。OECD经济体平均税收收入约占GDP的36%,美国约为27%。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中国的税基相对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2008~2009年之前,财政支出也保持强劲增长,但其增速一直低于财政收入。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