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百姓到各地寺院参拜、泡汤疗养,是最近才兴起的风潮。以往没有供旅行用的干道,就只有窄细的小路断断续续分散于各地。这是因为兵戈扰攘,邻近的国家之间战事频仍。在这种状况下,整顿道路就如同是自取灭亡。因为一旦整顿好道路,便容易引来敌国入侵。
待全国统一后,干道的整顿便兴盛了起来。为了从中央向各地发号施令,需要便于快马奔驰的道路,以及可供马儿休息的宿场①。各国之间以大型干道相连,并在路上设置“一里塚”,以做为量测距离的基准,并于各地设置宿场町。
渐渐地,人们开始往来频繁。在干道上通行的,不再只限于身上携带公文的宫差。时局安靖,农民和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利用干道远行的人们与日俱增。他们一生仅此一次的心愿,便是能前往知名的神宫参拜。乘参拜之便,顺道游览各地名胜、看戏、泡汤疗养,这也是目的之一。耗时数月,徒步走遍各地,欣赏只有听闻、未曾亲见的大海和寺院,享受难得的珍馑。
因为这个缘故,“道中记”、“巡览记”、“名胜记”这类的书籍大为畅销。书中有关于旅途中的驿站、距离、运费、关隘、名胜古迹等说明,有些还会提及与宿场老板的应对方式。会看这种书的人,大多是不曾外出旅行的门外汉,所以必须描述得详细周到才行。这些书做成小册子或折叠书的型式,方便携带。人们把书收在怀中,在旅途中细看。
有位名叫和泉蜡庵的男子,写有一本名为《道中旅镜》的折叠书,发了一笔小财。此人身材清瘦,年龄不详。像女人一样,留着一头长发而不梳成发髻。像他这种打扮的男人绝无仅有,所以在町里特别引人侧目。附带一提,和泉蜡庵这名字,是他写书所用的笔名,他似乎另有本名,但不管我再怎么问,他就是不肯透露。
和他聊过天,见了几次面后,他问我从事什么工作。
“我目前待业中。”
“那么,我这次要出门旅行,你愿意陪我一块儿去吗?”
原本要与他同行的人突然跑了,所以他正在找一位可以帮忙扛行李的男性随从。
“干道上有土匪和扒手,山路上则有可怕的野兽。不过,要是两个大男人同行,应该可以壮胆不少。”
旅途的费用全由出版商负担,若能平安归来,便会支付酬劳。所谓的出版商,是委托和泉蜡庵执笔的商人。出版商请他出外旅行,撰写全新的游记。正为找工作发愁的我,自然很乐意接受他的邀约。
然而,我的判断错误。与和泉蜡庵展开几趟旅程后,我才晓悟此事。之前他那名随从为什么会跑掉呢?当初真应该把这件事问清楚。
酬劳完全没问题。我对和泉蜡庵的个性也没有不满。非但如此,我甚至很欣赏他的脾气。在旅途中,不管是因为文化差异而遭受别人何种不礼貌的对待,或是面对再怎么难以下咽的饭菜,他都不会显现一丝不满。
然而,和他一起旅行并不快乐。原因之一,就是他旅行的目的地,全都是不确定是否真的存在的场所。
他旅行的目的既不是上寺院参拜,也不是泡汤疗养。乃是为了写游记而前往就地取材。然而,知名温泉和名胜古迹在其他书中都已介绍遍了。于是和泉蜡庵和出版商专门找寻每本游记都没记载过的观光地。要是能介绍一些尚未出名,而且拥有卓越功效的温泉,或是值得一看的神社寺院,出书后一定能大卖,这就是他们打的算盘。
只要他从旁人那里听闻哪里有无名温泉,便亲自前往查看。一听闻哪座山对面有宏伟的寺院,便前往一探究竟。这就是和泉蜡庵所展开的旅行。
但实际上,他根本从没找到过这些地方。至少就我与他随行的这几趟旅程来看,根本就没找到那些传闻中的温泉地。我们所到之地,就只有冷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