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0)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知道掌握一本书的架构是绝对需要的,这能带引你发现阅读任何一本书的第二及第三个规则。我们说的是“任何一本书”。这些规则适用于诗集,也适用于科学书籍,或任何一种论说性作品。当然,根据书本的不同,这些规则在应用时会各不相同。一本小说和一本政治论述的书,整体结构不同,组成的篇章不同,次序也不同。但是,任何一本值得读的书,都会有一个整体性与组织架构。否则这本书会显得乱七八糟,根本没法阅读。而烂书就是如此。

    我们会尽量简单地叙述这两个规则。然后我们会加以说明及解释。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这就是说你要尽量简短地说出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说出整本书在干什么,跟说出这本书是什么类型是不同的(这在规则一已经说明过了)。“干什么”这个字眼可能会引起误解。从某一方面来说,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干什么”的主题,整本书就是针对这个主题而展开。如果你知道了,就明白了这是什么样的书。但“干什么”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就是更口语化的意义。我们会问一个人是干什么的,他想做什么等等。所以,我们也可以揣测一个作者想要干什么,想要做什么。找出一本书在干什么,也就是在发现这本书的主题或重点。

    一本书是一个艺术作品。(我们又要提醒你了,不要将“艺术”想得太狭隘。我们不想、也不只是在强调“纯艺术”。一本书是一个有特别技巧的人所做的成品,他创作的就是书,而其中一本我们正在这里受益。)就一本书就是一件艺术品的立场来说,书除了要外观的精致之外,相对应地,还要有更接近完美、更具有渗透力的整体内容。这个道理适用于音乐或美术,小说或戏剧,传递知识的书当然也不例外。

    对于“整体内容”这件事,光是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你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只有一个方法能知道你是否成功了。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或别人,这整本书在说的是什么。(如果你要说的话太多,表示你还没有将整体的内容看清楚,而只是看到了多样的内容。)不要满足于“感觉上的整体”,自己却说不出口。如果一个阅读者说:“我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但是我说不出来。”应该是连自己也骗不过的。

    第三个规则可以说成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这个规则的理由很明显。如果一个艺术作品绝对简单,当然可能没有任何组成部分。但这从来就不可能存在。人类所知的物质,或人类的产品中,没有一样是绝对简单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复杂的组合体。当你看一个整体组成复杂的东西的时候,如果只看出它“怎样呈现一体”的面貌,那是还没有掌握精髓,你还必须要明白它“怎样呈现多个”的面貌—但不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多个”,而是互相融合成有机体的“多个”。如果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没有有机的关联,一定不会形成一个整体。说得严格一点,根本不会有整体,只是一个集合体而已。

    这就像是一堆砖头,跟一栋由砖头建造起来的房子是有区别的。而一栋单一的房子,与一整组的房子也不相同。一本书就像一栋单一的房子。那是一栋大厦,拥有许多房间,每层楼也都有房间,有不同的尺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