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红得像胭脂、海棠黄得如蜜腊,甭说吃,瞧着都痛快。有一种山果叫温朴,是北平西山特产,有樱桃一般大小,那是专门做蜜饯的隽品。到了三九天,天上一飘雪花,您约上三几位朋友一起下小馆,让伙计先来个温朴拌白菜心,蜜汁把白菜心染成粉红颜色,真可以说色香味俱全,绝啦。

    北平虽然也有专卖蜜饯的铺子,可是大半都是果局子代卖。从前有几位上海古董界大亨到北平去观光别宝,回到上海说,北平有三样是上海比不了的,第一是北平的故宫珍藏,第二是饭馆、茶叶铺、绸缎庄伙计那份儿殷勤,第三是果局子里那份儿排场款式。那真是说得一点儿也不错。蜜饯在果局子里,都是放在三尺见方白地蓝花大海碗里,半块盖子是榆木红漆,半块是厚玻璃板,您要是走亲戚看朋友,他有免费奉送的绿釉沙罐,所费不多,还不寒碜。在台湾一吃宜兰金枣,不知不觉就想起北平蜜饯温朴来了。

    北平酸梅汤是驰名中外的,就是上海郑福记,以卖酸梅汤出名,他的招牌上也是写着北平酸梅汤来号召的。在北平一提酸梅汤,大家就想起“信远斋”来了。其实在庚子年闹义和团之前,北平酸梅汤是属西四牌楼“隆景和”最出名。

    隆景和是一家干果海昧店,这类铺子都是山西人经营的,从掌柜的到学徒的,全是山西老乡,所以大家都管他们这类铺子叫山西屋子。不但货真价实,而且铺规最严,所交往的都是大宅门、大行号,甚至有大宅子官眷,把成千上万的银子,存在山西铺子里生息,比钱庄票号还可靠。隆景和的酸梅汤,因为木惜工本,所以卖酸梅汤就出了名啦。其实他门口一碗一碗地卖酸梅汤,每天下不了多少钱,主要是论坛子往外送。隆景和因为富名在外,所以一闹“拳匪”,被流氓地痞抢了个一千二净。后来虽然恢复旧业,究竟元气大伤,买卖大不如前。于是琉璃厂的“信远斋”就取而代之啦。

    谈到信远斋,只有一间门脸儿,左首门外有堵磨砖影壁墙,中间有个磨砖斗方,写着“信远斋记”四个大字,是北平书法家冯恕的手笔。信远斋就信远斋吧,干什么还加上一个“记”字?谁从他门前走过都觉得这块斗方有点别扭,可是谁也不好意思问问。有一回江朝宗跟冯公度在一处饭局碰上,江宇老可就把这个疑问提出来,向冯公度请教啦。冯一边理着胡子,一边笑着说:“一点深文奥意都没有,只不过在商言商,替信远斋拉点生意而已。您想琉璃厂整条街除了卖文房四宝,就是古今图书,要不就是文玩字画,在这一带溜达的,都是些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偏偏信远斋开在这个地方,要是不用不通的怪招牌,怎么能往里吸引主顾呢?”说到这里,两老哈哈一笑,才知道牌匾上用个“记”字里头真还大有文章呢!

    信远斋的酸梅汤唯一特点就是熬得特别浓,熬好了一装坛子,绝不往里渗冰水,什么时候喝,都是醇厚浓郁,讲究挂碗,而且冰得极透。您从大太阳底下一进屋一碗酸梅汤下肚,真是舌冰齿冷,凉人心脾,连喝几碗好像老喝不够似的。

    笔者好奇,有一次问他们柜上最高记录一人一口气能喝几碗,据说一下子喝个十碗八碗不算稀奇。有一年净票张稔年跟丑票张泽圃打赌来喝酸梅沥,张泽圃喝了十四碗就再也喝不下去了,人家张稔年面不改色一口气喝了二十六碗,在信远斋来说算是破天荒的大肚汉了。

    果子干儿也是夏天一种生津却暑的甜食,差不多水果摊夏天都卖。卖果子干从来不吆喝,可是手里有对小铜碗,一手托两碗,用拇指食指夹起上面的,向下面的敲打,敲得好的能敲出好多清脆的花点来。

    果子干的做法,说起来简单之极,只是杏干、桃脯、柿饼三样泡在一起用温乎水发开就成啦。可是做法却各有巧妙不同,既不是液体,可也不能太稠,搁在冰柜里一镇,到吃的时候,在浮头儿上再切上两片细白脆嫩的鲜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