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笛等;主要演奏汉、唐、宋历代名家所作的曲子。单从这些乐器,便可想象北管乐演奏起来必定震天动地,比南管乐要热闹得多。南管和北管,风格完全不同,前者体现了南方人的细腻与沉静,后者则表达了北方大汉豪放、爽朗的性格。

    由北管乐器伴奏演唱的戏剧叫“北管戏”,因多数北管戏团是由农村富家子弟组成的业余戏团,故又称“子弟戏”。此外,还称它为“乱弹戏”。这一名称的由来,出自乾隆时代的花部唱腔。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说:“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腔,统谓之乱弹。”

    北管的唱腔和道白,除了丑角为更好地达到幽默、逗笑的艺术效果,不能不使用台湾方言之外,其余角色多用带闽南腔的“官话”(即“湖广话”),唯独职业北管戏团在对白上使用正统的闽南语。

    北管戏分为“福禄”和“西皮”两种。前者属于旧派,以秦腔为主,椰胡是它的主奏乐器,音调低沉浑厚,供奉“西秦王爷”。关于“西秦王爷”的传说,众说纷纭,有说是唐玄宗,也有说是后唐庄宗,不过这两位刚好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喜欢戏曲的皇帝。后者属于新派,戏曲以皮黄系统为主,京胡是它的主奏乐器,音调较高亢激昂,供奉“田都元帅”。相传“田都元帅”是唐代乐工雷海青,其母不孕而育,疑为凶兆,故生下来就把他抛弃在水田里,多亏田里的青蟹用泡沫喂养他,才活了下来。所以后来田都元帅的神像,脸部都必定绘有一只小青蟹,西皮派的艺人,也忌食青蟹,以报答它们当初救助田都元帅的大恩大德。

    “西皮”与“福禄”这两个名称的由来也颇有趣。据说它们传入台湾之初,台民十分陌生,人们见京胡的竹筒上裹了一层蛇皮,就称这种戏曲为“蛇皮”,后来讹音为“西皮”;“福禄”则是因为椰胡的形状像葫芦,故称之为“葫芦”,后来又讹音为“福禄”或“福路”。

    清初以来,北管戏在台湾民间长期盛行,经久不衰,台湾谚语云:“猪肉吃三层(即“五花肉”),看戏看乱弹”,可见台胞对北管戏的喜爱。台湾光复之初,北管子弟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总数达千团之多。他们活跃在各种民俗活动的喜庆场合,或登台演唱,或摆场清唱,或游行演奏戏曲,满足了人们心灵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寄托,自娱而又娱人,发挥了民间戏曲音乐的重要功能。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