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到第二学期,功课已学得不少,但郝又三依然是那样感觉朦胧。只是起居上渐已习惯,不像头一学期逐处都感不便,并且能在自习室中避开监学,同好些人偷偷看起《民报》来。自己也在二酉山房定了一份《国粹学报》。
《民报》的力量,如此其大!它把好些同学都鼓荡起来!有几个人竟不知不觉地加入了同盟会,而“革命”“排满”的名词,自然就流传于口齿之间。
郝又三虽没有革命的意识,但见解却渐渐宽广了,对于不知其所以然的功课,也渐能领会出许多道理,认为纵与救亡图存无大关系,而于人的知识上倒也有益。比如说,大家要破除迷信,势不能不非议鬼神,而以为是宗教家的虚构。但是有人问你,真个没有鬼神,何以雷会打死人呢?这下,倘若你照旧做上千万言的无神论,纵就征引若干古先圣王之言,像王充《论衡》的《非雷》篇,但终于抵不过把阴阳两电,摩擦发声,以及金属、湿气可以传电,因而触死人畜的道理浅浅一说,不但雷打死人不算什么怪事,并连雷的本质也可以解说清楚。哪里有什么雷神这个东西?像这等,到底比起光读些死文章便有用得多。
不过一转想,人亦何必要这些琐琐碎碎、不中大用的知识呢?当今之世,何世耶?岂非列强环伺于外,异族统治乎内,在朝则亲贵荒嬉,政以贿成,在野则官吏昏庸,民生疾苦,国势之危,方正危如累卵之世乎?今日之事,救国为尚;救国之道,要不如以激烈手段革命排满为最简捷了!革命排满,重在实行,说得出口,便应做得出手。那又何必要大家在书本去求那些与救国之道并无直接关系的知识呢?
然而别的志士却不如此想,他们说,救国正待知识充分。假使全国同胞都有了知识,都有了充分知识,则我们革命排满,也就用不着冒生命危险了,只需一场演说,一篇文章,把人民登时唤醒,当兵的不当了,纳税的不纳了,看你爱新觉罗氏有何办法?恰那时从日本学了八个月的速成师范先生们也纷纷回来,大声疾呼,逢人便是一篇“启发民智论,日本维新发端在于教育说”,并且有章程,有讲义。这样内外一夹攻,于是办学堂就成了钱塘的秋潮,举凡书院、庙宇、公所、祠堂、废了的衙署、私人的公馆,都在门口挂出一道粉底黑字吊脚牌,标着各种各级的学堂名称。
其时,又涌起一个学说:“普鲁士之能战胜法兰西,俾斯麦以为功在小学。日本效法德意志,广办小学,所以维新以来,一战胜中国,再战胜俄罗斯,称霸东亚,跻于列强。故吉田松阴,尊为哲人。我国取法日本,一意维新,若不广办小学,岂非舍本而逐末乎?……”
于是办小学堂又成了秋潮的潮头,连高等学堂的几个还未卒业的优级师范班学生,也共同开办了一所小学堂。
田老兄看得眼热,也来邀约郝又三办小学。他的理由,除了打官话的启发民智之外,因为“你我弟兄,交情不同”,还布露了一点私衷:“我们将来毕业之后,免不得还是办学。不如趁着现在机会,也办一个学堂,先出个名。名之所在,利即随之。老实说,近年来,我因为苦读之故,不能挣钱,家已屡空,而债台又复高筑,若不及早设法月间弄几个钱,还有一年的书,真不晓得如何读法了!”
但郝又三却无此念头,并认为办学也是大事,安可作为弋取名利之资。因为不好坚拒,便说,先写封信去问问苏星煌诸人的意思。那时,邮政局刚刚开办,据说寄一封信到日本,只花三分钱,大家有点诧异天地间寄信,哪有如此方便而便宜的,正想试试。
一月之后,苏星煌的回信居然来到。他是主张办小学的,并主张办义务小学。
田老兄又来同他商量,他的意思,办小学并不是什么难事,只需佃一所房子,置备些桌凳同两块黑板,再一块招牌,学堂便成功了。花钱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