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老祖宗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糟粕也就越来越多——有些是曾为精华,但所适用的环境不存在了,所以变成了糟粕;还有些是人为地扭曲精华,给生拗成了糟粕。

    比方说,阴阳尚有可用,五行就是糟粕,而建构在五行基础上的五德,那就更是糟粕得无以复加了。为什么说阴阳尚有可用呢?因为阴阳学说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所有事物都可以粗分为相互融合和相互排斥的两个方面,你叫它正反也罢,叫它对错也罢,古人叫它阴阳,也不见得不合适。可是五行呢?你倒是把所有事物都给拆成五份来看看?或者把所有事物都分成五类来瞧瞧?这个大难题古人就从来没捋清楚过,因为这条路压根儿就走不通。

    可是正如梁启超所说:“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他说的是清末和民国初期,可谁料想一直到今天,这套歪理仍然“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还没有被扔干净。咱就不说现在很多人给孩子起名儿都还要排个八字、论个五行了,也不说风水师父这些年一个个都富得流油了,单举一个例子,就连民国初年的“五色旗”,到今天还有人说那是对应的五行、五色。

    五色旗是北洋政府的旗子,旗面从上到下,分为赤、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儿。咱们前面说了,五行相对应的五色应该是赤、黄、青、白、黑,这青色是指绿色而非蓝色,五行里哪有蓝色的地儿呢?难道是受了李自成大顺朝的影响?这说不通啊。

    事实上,五色旗是从清朝海军一二品大员的官旗演化而来的,除了黑色,前四色都是满清八旗的旗色。努尔哈赤编八旗的那会儿,后金国还在东北老林子里折腾呢,完全没文化,不知道中原王朝向来作为正色的五行色,所以才撇了绿,来了个蓝。也就是说,这跟五行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北洋政府定了五色旗,本意是借用这五种颜色来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大民族,即所谓“五族共和”,你合着不能把这五族再跟五行联系起来吧。

    孙中山很讨厌五色旗,他曾经说过:“此民国之不幸皆由不吉之五色旗有以致之也……”好吧,他说“不吉”,看起来这位国父内心的迷信根子也还没有尽除。也许他是因为恨北洋从而连带恨上了五色旗。

    话题扯远了,咱们再拉回来说。阴阳五行是古人的一种原始宇宙观的组成部分,比起古希腊、古印度的地、水、火、风四元素说,不见得就落后,同样也不见得就高明。这套理论多少能够解释一些事物现象,所以古人信了,用了。可是等社会和科技发展到今天,要还有人笃信不疑,甚至还要加以运用,那就太搞笑了。

    五德是建筑在五行基础上的。最早邹老教授生造出来,是想要寻找社会发展、王朝更替的规律,后来董仲舒、刘歆等大儒加以修订,是为了给君主统治编造上应天道的理由。然而这理由既然是硬生生编造出来的,当然不可能真跟事实同符合契,所以一朝朝、一代代就开始随心所欲地重新、反复修改,越改就越离谱,越改就越不圆,于是终于被一脚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咱们反过头来再看历朝历代对五德的推演,尤其是那几场大辩论会,就可以瞧得出来,只要你够胆儿并且嘴皮子利索,怎么说都有理。

    就拿清朝来举例。清朝并没有正经公布过自己的德性,所以后人猜测的很多,上面说的清朝尚水德,只是最常见的一种说法。然而诡异的是,直到今天,仍然还有人在研究这个问题,并且得出了种种稀奇古怪的结论。比方说,有人就提出来了,宋朝既然是火德,那么元朝就该是水德,明朝就该是土德,清朝就该是木德,这样才能后一个稳稳地克上前一个。清朝满洲名字里的三条水,那是因为水生木,是为了繁茂木德而定的。

    还有人说,后金和清朝的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