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这条道路,而英国则在19世纪中期迎头赶上,尤其在科学教育方面。

    科学当然成了维多利亚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在研究那个时期时发现,那时地质学教科书有时比流行小说还畅销。当时科学占据了强有力的优势地位,然而这种优势也不是不受限制的。只要科学不破坏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科学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这种限定在英国比在欧洲大陆更加明显。但是这并意味着维多利亚早期的科学家面对《圣经》不能越雷池一步,对他们来说,尽管他们的科学研究要尊敬宗教,但是他们也认识到需要感知的认可,而且需要寻找更加可靠的方式来将他们的工作与他们更广泛的信念协调起来。然而有些主题仍然是禁区,特别是那些有可能动摇人作为精神实在地位的问题。当许多德国博物学家已经承认转变是神的特创计划展示的一种方式时,罗伯特·钱伯斯却不得不以匿名的方式在他的《自然创造史的痕迹》(Chambers,1842)一书中论述同一思想,以免受到迫害。

    虽然19世纪早期的地质学家和博物学家已经能够描绘出地球历史进程中生命的发展道路,然而对于他们解释这个过程为什么能够发生,还是存在着限制的。基本的问题是化石证据显示出来的,化石表明在地质时期相互联系的进程中,生命经历了从最简单的形态到人的进步式发展。新的群体是如何引入的?为什么新的群体以这种方式发展了组织构成?只有德国的博物学家还认为是由于一系列的自然发生,这时一般人们都抛弃了这种看法。对于多数科学家来说,在解释生命全新形态的产生时,显然必须援引一些超自然的动因来解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去援引《圣经》中简单的奇迹看法,因为这时已经知道了有一些普遍法则或趋势控制着这些动因起作用。在威廉·佩利的影响下,许多英国的博物学家提出造物主已经创造了不断高等的生物,以适应在地质时期中地球物理环境的改善。适应和神的仁慈解释了生命的进步。德国的唯心论鼓励另外一条研究途径,其实将进步与理性规则图景的展示联系了起来,旨在最终产生出自然中的最高类型:人类。在英语国家中,这种观点通过路易斯·阿加西的著作得到传播,他把这种观点与更传统的基督教对神的创世信仰结合了起来。

    既然承认了这种趋势的存在,那么就有可能认为上帝已经建立了一些神学法则,通过这些法则来展示他的计划。在德国,有些博物学家明确提出,这种法则的作用体现在现存的生命类型向更高级形式的不连续转变上。钱伯斯在《自然创造史的痕迹》一书中也倡导了这种观点,这表明,即使在英国,到了19世纪50年代,这种观点也愈加受到重视。赖尔的自然连续变化的观点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而且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赖尔全盘否定了进步观,从而使人类能够清楚地处于稳态的物质宇宙之上。在一件事情上,没有人愿意作出妥协,那就是进化完全是由日常起作用的自然法则产生的,因为这样的过程太容易背离任何形式的神学。只要基本的解释是基于超自然原因,而不是自然原因的话,别说发展,甚至转变都可以接受,但是物种起源这种详细的问题则被排斥到科学研究范畴之外。

    乔治·居维叶:化石与生命的历史

    假如说拉马克的学说是启蒙运动时期关于生命起源的最后猜想,那么他的主要反对者的工作便成了19世纪许多观点的新开端。乔治·居维叶不喜欢拉马克,而且他试图利用他在科学界和法国大革命后在在政治上的地位,来确保革命论无法传播开(Burkhardt,1970)。然而这种不喜欢并不是出于宗教偏见,因为居维叶非常理性地认识到,他的科学发现不同于转变论。他对于任何生物之间内在部分的复杂关系有很深的印象,他认为这种细微的平衡不可能导致变化。甚至当他根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