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和作家同行不客气的评论,因此展现在公众面前的凯瑟琳的形象符合默里心中“十全十美”的凯瑟琳,而不符合比切姆的实质。在英国,对它的称赞渐渐变为尴尬,人们感到默里利用了亡妻的工作,而在法国引起的却是近似于狂热的崇拜。

    同时,默里创办了《兄弟》杂志,拥有近15000名读者,但是因为在其中为凯瑟琳洒下了过多的眼泪,他耗费了自己的精力,而巨受到劳伦斯和赫胥黎在自己广为流传的小说中毫不留情的嘲讽。到了40年代,他在英格兰不得人心至深,掩盖了她和他自己作品的价值;“英国的契诃夫”这么一种概念渐渐地在人们心中扎了根,很长一段时间评论家和传记作家都不可能避免这种影响。

    现在她已获得了自然的死亡──度过了那个通常伴随着位备受推崇的作家去世而至的冷淡阶段,如今可以从头开始,让她的作品的真实性受到重视。

    克里斯托夫?马洛①28岁时死于酒店殴斗,如果莎士比亚也是那个时候被人刺死,我们就只能发现他不过是伊丽莎白时代有点抒情才能的小剧作家;凯瑟琳死时34岁,如果维吉尼亚?吴尔夫在这个年龄投水自杀,我们就只知道她写过一个《远航》,别无其他;她不会读到《园会》,也写不出《戴洛威太太》,现代评论似乎也就不会有足够的资料可供研究潜在能力和纵向模仿。

    伊莉莎白?鲍恩②1960年在一段引人注目的引言中称凯瑟琳为“我们早逝的同辈人”。她1911年与默里初次相遇时就已经患有肺病,在班达尔时写下的《芦荟》中可能就留有疾病的痕迹;而从1917年开始所有她的艺术都像济慈或斯梯芬?克莱恩③的艺术一样受死亡将临的影响。我们没有理由询问如果她能活下来会怎样,问题本身从哲学上来看就是荒谬的,但人们能够探讨一下如果她能拖得更长一些的话会发生什么──例如长得足够写完那本己构思好了的书──只需安静地呆在小木屋里,有她自己清晰的语言,书目题纲和开头都已拟就,形成一个那本书将具有的概念并非不可能。

    默里曾经说过新主观主义小说家,例如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人,似乎尝试“专门表现真实”,而契诃夫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这一类作家则追求“一种与真实一致的艺术”。到了1921年她确实不再有那个杂念,不再有任何跻①克里斯托夫?马洛(1564~1593),英国诗人、剧作家,对莎士比亚等人的戏剧创作有一定影响。──译注②伊莉莎白?鲍恩(1899~1973),英国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去年九月》《魔鬼情人》《图景和会话》等。──译注③斯梯芬?克莱恩(1871~1900),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海上扁舟》《梅季》等。──译注身于当时那时尚知识界的愿望。她夭折的书本来也许会在现代作品中占一席之地,近似于莫里斯?拉威尔①的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无暇疵的听觉,使用现有音调的绝妙技巧,直党的古典风格及其结构、规模和清晰鲜明的轮廓,这一切都适于这种比较。因此,我们有了一个没有写《达菲尼与克罗埃》的拉威尔,并不因为她采用的形式似乎缺乏重量而被视为一个平庸的作曲家,再说她也不是能够被忽视的平庸之辈。

    与作品密切相关的生活的道德内涵较难评价,我们怎么能评价这么一个生活中常用欺骗手段的人对艺术真诚的追求呢?我们必须探寻生活中难以捉摸的讽刺性,最后,还是让这种讽刺选择凯瑟琳富有同情心的敌人弗丽达从康沃尔写的信──她仍然戴着弗丽达的戒指,“贴近骨头的灿烂黄金手饰”──来作结束语“她必须变得简单、就像我们大家都将学会的那样,但是我的确爱她,虽然她撒谎,但她同时也比别人更了解真实,竭力不让我们看见过多的丑恶事物。”

    ①莫里斯?拉威尔(1875~1937),法国作曲家。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