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两年来,同样身为州从事的张肃,很清楚自己这位貌不惊人的老弟一直憋着坏,干的是卖主求荣的无耻勾当,他之所以保持沉默,无非是想搞点投机:张松帮刘备抢班夺权,自己身为功臣的兄弟,总会沾到点好处不是?
然而,当那一天渐渐来临,张肃却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保持冷静了。
话说那一天,城外忽然传来消息,说是刘备准备率军撤回荆州,张肃不由得心底一凉。他忙换了身便服,悄悄走过张松的书房,出家门后随手牵了匹马,直往刘璋的官邸驰去。
在那一刹那,张肃权衡利弊,决定大义灭亲。
至于张肃告发兄弟卖主求荣,当时是出于什么心态,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简单交代了一句“怕连累自己”,因此也无法揣度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但这毕竟是关乎到家族未来的重大之举,想来不会这么简单,总得经过利益的反复权衡之后,才作出如此决定。
总之,建安十七年底,张肃向刘璋告发了张松通敌卖国的阴谋。有如此关键的人证,张松完全没有辩护的机会,便以叛国的罪名被处死。可怜这位阴谋家机关算尽,最终却落得被自家兄弟出卖的下场,想必是死不瞑目。
张松的死毕竟只是小事一桩,可刘备该何去何从?
其实不光是刘备,这件事令刘璋更加寝食难安。直到这一刻,他才大梦初醒,痛心地发觉,原来刘备是个外表很单纯、内心很邪恶的家伙,满口所谓的仁义道德,结果全都是骗人的鬼话,这使得他原本就脆弱的心灵备受打击。
打击归打击,但这个烂摊子总得收拾。于是,他紧急采取行动,传令各处关隘,不得让刘备部队通过……仅此而已。
都已经彻底翻脸了,还采取如此温和的手段,刘璋要不就是太过于自信,要不便是如笔者前面所评价的那样,是个缺心眼儿的人。很明显,刘璋对刘备还抱有某种幻想。
然而刘备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当听到“内主”张松被杀的消息之后,刘备马上意识到,已经到了跟刘璋彻底决裂的时候了,必须快速行动。
于是刘备开始大肆宣传刘璋的“恶行”,比如:提供的物资不足、克扣军饷、鱼肉百姓等等,借此来激怒荆州军团。同时,他又斩杀了倒霉的杨怀与高沛,将白水军将士的亲属虏为人质,裹挟白水军造反。
比较二刘对待突发事件采取的应急措施,我们不难发现,刘璋的政治军事水平与刘备相比,简直像个学龄前儿童。
建安十七年底,刘备正式和刘璋决裂,他命令黄忠、卓膺率领荆州兵团为前锋南下,他自己则亲自带着新收编的白水军殿后,只留下中郎将霍峻带少量士兵留守葭萌。
刘备的反戈相击在成都小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什么“引狼入室”、“我早知会这样”、“听我的就没这回事”之类的言论铺天盖地,马后炮四处开花,唯一一个比较有建设性的意见,是由一位叫郑度的智囊所提出的。
郑度建议刘璋:“刘备的军队不满万人,军资不足,只能就地取食。对付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巴西、梓潼的百姓撤到涪水西岸,烧毁一切作物粮仓,坚壁清野,不要和他们作战。这样不过百日,敌军撑不下去必将撤退,我们再趁机追击,必能擒获刘备。”
这一“焦土战略”很快便传到了刘备的耳中(可见成都小朝廷内已布满刘备的耳目),刘备对这计狠招相当忧心,赶紧找法正商量,法正则冷笑着安慰刘备:“安啦!刘璋不可能采纳郑度的建议,不用担心。”
果不其然,刘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严肃地告诉郑度:“我只听说拒敌以安民,没听说扰民以避敌的。”轻易地便否定了这项有机会反败为胜的建议。
然而刘璋虽然不用郑度之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