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问题就来了,既然陈登和刘备相互间推崇备至,那么刘备之后落难海西,陈登当时身在何处?为何不见他出手相助?而刘备离开徐州后,为何又不见陈登相随?比起糜竺倾家荡产,随刘备周旋四方,陈登对刘备的赞赏,难道纯属忽悠?
笔者觉得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刘备落难海西时,陈登应该在下邳,他无法出身协助的原因可能是下邳失陷得太快,太过于突然,以至于他下一次在史书上出现时,已经成了吕布的幕僚。
第二,陈登之所以无法跟随刘备周旋四方,主要是因为这种世家大族都根植于地方,经济上倚赖农田租佃,人脉上门生故吏遍布郡县,一走就失了根基,成本太高。相较起来,糜竺是个商人,其资本有比较强的移动性,地域性也没那么强。
除此之外,我认为陈登与刘备分道扬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二人的阶级差异。
刘备来自于社会底层,陈登则属于士族阶级,这在二人之间造成了无可避免的落差,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落差,两人在某些观念与行事上差异太大,以至于理性上都知道对方是好的,可就是无法妥善共事。
事实上,在刘备入主徐州的一年多时间里,陈登几乎销声匿迹,或许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在刘备帐下不受重用的情况。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刘备与陈群的关系上。
刘备入徐后,原担任刘备别驾从事的陈群并未跟随,反而之后以“避祸”为名,和父亲陈纪一同进入徐州,并于稍后被吕布招揽。刘备与陈群曾有宾主关系,又同在一州,却无法共事,阶级问题是最有可能的阻碍。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能单单归咎于刘备或是陈登、陈群一方,这应该是双方的不协调所致。
刘备本身并不好经典儒学,大概也无法习惯东汉士族那套严谨繁杂的礼仪。同时,他当时对内政还不太重视,也不认为有必要对这些名士们降低姿态。
另一方面,士族们或许对刘备有“英雄”、“王霸”或是“好做阵”的美誉,但在他们眼中,这个人终究只是一介粗俗武夫,可以捧但不能跟,更不值得为他牺牲身家性命,这也正是刘备前半期始终无法站稳脚跟的原因之一。
东汉末年,地方上大型士族一方面掌握田林等经济资源,一方面透过门生故吏掌握了政治资源,一个军阀即便兵力再强,如果缺少这些士族的支持,便如失根的浮萍,在地方上落不住脚。
刘备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仍然是率性而为,将徐州士族们摒除于自己的小圈子之外。而陈登回应刘备疏离的方式,就是弃子。
对于陈登来说,刘备就是一颗棋子,他本身受不受刘备的重用是一回事,重点在于刘备是否能发挥“制袁术,抑丹阳”的作用,结果刘备却让陈登大失所望。
淮阴之战打得零零落落不说,还激起丹阳兵集体造反,完全失去了原有的利用价值,因此对于刘备落难海西,陈登保持冷眼旁观也是理所当然。而他也很快发现,勇猛善战、轻于决策的吕布,其实是比刘备更好的一枚棋子。
当过丁原的主簿,又曾一度霸占朝廷的吕布,自然要比刘备更了解士族政治的游戏规则。他不但网罗了被刘备摒弃的陈群与袁涣,还将脑筋动到当时已仕于孙策麾下的张纮身上(张纮为徐州广陵人)。因此,虽然他做人有点缺心眼,但他向陈家靠拢的程度远大于刘备,自愿成为陈家手下的一枚战棋。
首先是陈珪成功说服吕布拒绝袁术的联姻要求,将倒霉的求婚使者韩胤送到许都斩首,促成了不可思议的“曹吕同盟”。之后在袁术入侵下邳的战役中,陈珪又协助吕布大破袁术军,彻底阻挡了袁术北上的企图。
然而棋子就是棋子,陈家也看出吕布绝非优质股,不值得花心思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