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十年前才开始培养国际化产业,那么国际化需要多少时间?日本企业在创新方面做得很好,但现在看来,他们的国际化管理却不是很理想。国际化必须信得过当地人。

    因此,宏碁的20年,在华人企业国际化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一段。今天有这样一个结果,应该让人鼓舞。如果我们做得好,可能跟日本相比能后来居上。即使日本这么强大的经济体,也还在学习国际化经验。台湾企业可以先走出去,大陆企业比较慢一些,因为他们一方面有很大的创新阻碍,另一方面他们也有庞大的国内市场。

    这个庞大的国内市场很重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训练足够多的营销人才。华人企业要国际化,就需要大量的营销人才。台湾缺乏一个规模市场的管理机制,以致台湾企业20年来在国外吃亏。台湾做得再好也是小市场的管理模式,对大市场不太知晓。

    许知远:你怎样看待大陆企业,他们的弱项和强项是什么?

    施振荣:强项是人才和进取心。我20年前创业时建立的企业虽小,但人才优秀,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强项。

    而大陆企业现在最大的弱点是产品创新不足。难道是华人的技术不行吗?微软在北京的研究中心,所做的创新都是世界顶级的。那么,是人才的问题吗?也不是。是环境的问题,是企业缺少一个让他的资源和资金持续投入、不断进步的环境。另外,企业走上国际化路线,才能成长,让最重要、最好的产品在成长过程里少缴学费是要着重考虑的。

    许知远:虽然国内市场规模庞大,但过于激烈的竞争让很多中国大陆企业迫于应付低利润竞争,而没有足够强大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

    施振荣:不完全是资金的问题,是创新的问题。我在20多年前已经有了一个想法:除了现有的产品,应该不断有新产品出现。举个例子,就像买保险一样,在我还有能力的时候,攒一点钱买保险。挣100块钱拿出30块钱买保险,但那30块钱当做新的开发投入会带来回报。当你赚到很多钱的时候,你就会想要扩大规模,但加大投入会使利润降低,利润降低就会加大企业的困难。所以,为了改变这样的状态,要一边扩大现有产品的竞争力,另一边要加快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新产品不断出现会带来新的市场扩张力。原来的产品在赚钱,新的产品也在赚钱,企业才会越做越大。就像在挖矿的同时也需要探矿一样。

    许知远:你怎样养成这样不断探求的精神?

    施振荣:可能是基因吧。这个基因让我在大学里就创立社团,让我做台湾第一台计算器,让我在台湾创立很多第一。人生定位需要自己去做。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别人做的我就不做,这个社会不差我一个人去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但这个社会差一个人去“探矿”。“探矿”不能光凭理想,而要有务实精神。“探矿”的过程中,很多人在没有指望时就会停下来,有多少人会继续投入资源呢?我会先找一些小的矿去开采,去赚钱,等有了很多积累、有了资金后,我再会回来继续“探矿”,反正还没人发现它。

    许知远:30年来,台湾的政治和形势的变化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施振荣:20年前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大学毕业后,没有很好的职业提供给我们。很多人去了美国,我在这边和朋友一起“探矿”,也可以做到不愁吃喝。现在情况不同了,“探矿”的人很多,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都来“探矿”。其中有些人不自量力,结果死掉。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应该转型,过去的一些模式和想法都会变成包袱。人多是包袱,设备太多是包袱,我们应该放下这些包袱,企业不断转型才能进步。

    许知远:谁是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探矿”人?

    施振荣:在认识的几个人里面,我认为柳传志、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