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大概有演义的成分,但刘文典的"狂"却是真的;所谓"狂"无非是把自己这门学科看成"天下第一",自己在学科中的地位看得很重:我不在,这门学科就没了!这种"舍我其谁"的狂傲,气概,其实是显示了学术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的学术承担意识。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天生下我来就是做学问的;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些学者就是为某个学科而生的,如曾昭抡为化学而生,刘文典为《庄子》而生,林庚为唐诗而生,等等。

    因此,在他们眼里,学术就是自己的生命,学术之外无其他。哲学家金岳霖如是说:"世界上似乎有很多的哲学动物,我自己也是一个。就是把他们放在监牢里做苦工,他们脑子里仍然是满脑子的哲学问题。"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具有世界声誉的古希腊经典著作翻译家罗念生,人们说他的一生,只有一个单纯的主题:古希腊。他自己也说:"每天早上,我展开希腊文学书卷,别的事全都置诸脑后,我感到这是我平生的最大幸福。"他一生充盈着古希腊,用古希腊著作的精神来对待世界。儿子小时候接受的故事全是古希腊的;和友人聚会,他讲的笑话全部不出古希腊;好友失恋要自杀,他劝好友:"去看看《俄底浦斯王》吧,你会明白人的意志多么宝贵。"(笑)他儿子回忆说,当年自己劝说父亲不妨去争取一些头衔和荣誉,父亲凑近他,带着一种混合着顽皮、满足和欣喜的神态,轻声说:"我不要那个,那个是虚的。"--他的生命中有了古希腊,就足够了。18世纪,德国艺术史大师温克尔曼称,古希腊艺术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罗念生的一生浸泡于其间,他的生命也获得这样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鼓掌)

    第83节:承担,独立,自由,创造文/钱理群(11)

    什么叫"学院派"?这就是真正的学院派!什么叫"为学术而学术"?这样的以学术为"生命的自足存在",才是真正的"为学术而学术"!没有生命承担的学术,谈不上真正的学术!

    对这样的把握了学术真谛的学者,学术是无所不在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学术状态中。这里又有一个"建筑史上应该记录的有趣的饭局":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最负盛名的两位建筑师杨廷宝和梁思成,以及他们的学生辈,在北京东安市场一家饭馆就餐。谈话间,杨廷宝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又坐下,又站起来,打量着面前的桌椅,然后从怀中掏出卷尺,量好尺寸,一一记录在小本上。--原来他发现,这套桌椅只占了极小的空间,而坐着甚为舒服,这在餐厅建筑设计上是有参考价值的,而他总是随身带着量尺与小本子,以便随时记录。

    我们在前面谈到过的著名记者邵飘萍也有这样的经验:记者要时刻生活在角色中。闲谈中,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新闻脑"始终紧张活动;一旦提笔行文,则又"状若木鸡,静穆如处子",倾注整个身心。

    这时时刻刻"倾注整个身心",其实就是一种对学术,对自己的工作的痴迷。痴迷到了极点,就有了一股呆劲,傻气。人们通常把这样的学者称为"书呆子",在我看来,这善意的调侃中,是怀有一种敬意的:没有这样的"书呆子"气,是不可能进入学术,升堂入室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