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听到我“接招”杨钦欢先生策划的《中国治水史诗》,社会上立即议论纷纷,七嘴八舌:八旬老人编《中国治水史诗》,这是童话,是故事。

    不能说这些朋友泼冷水,确实,自己年事已高。说“体魄”很好,身壮力健,显然是充满水分。严重的失眠症已困扰我半个多世纪,以致无药不眠、无梦不睡纠缠了我一生。但这并不妨碍我去追求拥有文学新境界的理想。退休回故乡后,依然信誓旦旦,提出一日一千字,一年一本书的“疯子狂言”,至2008年真也实现了。大奖项无缘,但单科、地域一类的奖项,也偶尔沾边。

    我对我的身体有一个估计,这一大把年纪,好不到哪里,也坏不到哪里。我每次出远门,比如去新疆,比如上东北,医生都会劝我去医院做体格检查。我总是微笑着回答他们:谢谢!去一趟新疆,去一趟东北,我完全有信心。回来后再上医院体检吧!我心里想,如果你们的医疗器械查出我的脑子、内脏有点什么毛病,你还让我上东北去新疆吗?我现在不是去了新疆、东北吗?几万公里天上飞、地下跑,不困倦是不现实的,但毕竟挺得住。

    最相信我能“接招”的还是本书总策划杨钦欢先生。他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当然,全国受邀请撰稿的作家也对我关爱信赖。至11月初,稿件寄到治水史总编室的已达150万字。10月底,我去东北约见作家张笑天、阿成、刘兆林、邓刚。阿成刚从德国参加书展回来,他说:贤章兄,编辑《中国治水史诗》,简直是创人间神话;也是出版史上的奇迹。

    后来我们到了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同志即冒大雪来我下榻的酒店商谈《中国治水史诗》出版事宜。自此,一个阵容强大的中国作家集体创作的《中国治水史诗》拉开了序幕,“童话”即将成为现实。

    苹果成熟后,都是掉在地上,没有谁把这当回事。只有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地心吸力。

    编写《中国治水史诗》,虽不是科学理论的发现,却是由一个企业家提出来的话题。那天,我和杨钦欢谈到梅雁集团的治水时,杨钦欢先生给我讲了当下国家许多地区水电建设方面的事情。那次,他给我说到西南地区的一个电站,大规模建设阶段,当地还伴有物价的上涨。永善县农副产品主要价格普遍上涨了50%。他说,“水电工程建设在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同时,对当地经济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你看,湖南五强溪市库区,水库淹没使当地移民丧失了大量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库区社会经济在淹没后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所谓水电局开发的双赢决策中,较大的赢方是经济发达地区,而不是落后地区。特别是,征服自然的代价是昂贵的、缺乏效益和损害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我在杨先生的目光中看到了一种忧虑,也许他的忧虑打动了我。当他对我说,想编一部《中国治水史诗》的计划,我感到了一种责任。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握紧他的手说,“我来接招。”

    三天后,我写了一份编书方案。我在方案里提到:“三年半把书编出来,由你们注资。”此事开头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后来随着编书业务的开展,广州、北京媒体公布消息和媒体的推波助澜,大家都说这个题目太好了!

    “我不相信编写治水史诗是杨钦欢提出来的!更不相信是杨钦欢策划编写‘治水史诗’。”传闻沸沸扬扬。

    我问一位很亲近我的青年作家:“为什么社会上许多人不相信《中国治水史诗》是杨钦欢策划的呢?”这位朋友的回答令我吃惊:“我就坚决不相信。”

    “为什么?”我问他。

    “这个题目要大学问家才提得出来。”

    “但确是杨钦欢提出编写这部书的。”

    “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