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士兵基本是仓促招募而成的,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甚至连军服都没有配齐就开赴了战场,堪称乌合之众。

    吴大瀓能不负众望吗?

    对海城的第三次反攻开始了。统帅着八万大军,吴大瀓胜券在握,来到前线后,吴大瀓很快显露出一个没带过兵的将领的特质:他把战术问题全部交给幕僚处理,对战场情况的掌握全靠听汇报,吴大瀓认为自己既不需要上战场视察敌情,也不需要到阵前激励士兵,主帅嘛,自然是要运筹于帷幄之中。

    而接下来做的事情,显露出吴大瀓同志不仅不是一位熟悉战场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浪漫的书生。

    他集中精力做好了以下两件事情:

    第一,请一位著名的算命先生算出哪一天能克敌制胜,定好发动总攻的良辰吉日。

    然后,吴大帅亲自动笔,给海城里的日军写了一封信,通告日军他即将亲率大军杀入城内,一旦大军入城,日军将被杀得片甲不留。所以他特意在海城外立了免死旗数面,如果你们走出来,跪到旗前,我就法外开恩不杀你们了,送你们回国。

    吴大瀓说到做到,派人在海城四周的山上插上多面白旗,上写一个大大的“吴”字,在吴大瀓看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等日本人前来跪拜了。

    吴大帅等了几天,却不见日军出来受降,他失望了。于是等良辰吉日一到,他令旗挥动:进攻!

    接下来的结果要令吴大瀓更加失望。

    一个天真的书生带着一群乌合之众,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战斗打响后,六万“湘军”中真正上了前线开了枪的只有两万人而已,而协同作战的另外近两万名八旗军经历过两次反攻失败,对日军产生了畏惧心理,只敢远距离放炮。

    第三次反攻海城的结果是:清军战死几百人,海城日军战死三个人。

    第一次亲自指挥失败了,不过吴大瀓也有他的说法,他认为这次失败的原因是湘军没有出动主力,而八旗军拖了他的后腿,如果六万湘军全体参战,一定是可以打败日兵的。于是,第四次反攻开始了,这也是清日开战以来清国最大的一次用兵——六万湘军全数上阵。以10对1,没得说了吧。

    结果还是很冰冷:湘军战死近千人,望风而逃者不计其数,海城日军战死两个人——竟然比上次还少一个!

    这次可不能再把责任说成主力没出动,也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八旗军了。皇宫里的光绪再一次彻底怒了,他一掌拍飞了御桌上的笔筒,喊道:“大军云集,枪械亦齐,尔等为何就攻不下一座四面被围的孤城?”

    第五次反攻海城开始了,这次是光绪亲自下令,要求:辽南各军齐心并力,迅速克复海城!

    皇帝亲自下的命令,大伙不得不认真对付一下。湘军和八旗军知道再也丢不起这个脸,他们全体出动,营口的宋庆也分兵前来支援,加上各支小部队,兵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十万。也就是说清军有十万大军攻城,而日军守军只有六千。

    但是,收复海城的最佳战机已经过去了,日军的援军即将抵达,战场上的机会是不会永远存在的,人家是要来救援的,日军给了清军四次反攻的机会,而清军一次次白白浪费。机会不等人啊。

    在乃木希典北上救援受阻后,大本营命令凤凰城的第一军第五师团前往救援,由新任第一军司令野津道贯亲自率领!

    临危受命,野津道贯即将开始他的表演。

    如何解海城之围?按照一般的思路,直接把援军开过去开打就行了。但如果野津道贯也这么想,就太对不起他名字中的这个“野”字了,他走的是野路子。

    野津道贯认为,直接解围这是最常规的解围方法,也是最愚蠢的方法,他还有一个最高明的方法。那就是:让对方自动撤去包围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