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三十八章报国不忘家

    从三天前,京华时报增加了四个版面,而其中两个广告版面上,只有四个黑体大字:万贯一两

    内行人都知道,现在的京华时报的广告费收得可不便宜,商家们平常些小广告也要几十贯,甚至几百贯,谁这么大的手笔,一下子要去了两个版面呢?那得花多少广告贯啊?

    可这大价钱花了也就罢了,偏偏只印了四个字,谁知道你这‘万贯一两’是啥意思啊?第一天,街头巷尾不少人谈起这事,就笑这打广告的人是败家仔

    谁这个人败家败得还不够,第二天依然如故,两个版面顶部正中位置的四个字,连大小都没变化,好奇心驱使之下,人们开始对这四个字用心的研究起来,希望提前弄明白这四个字暗藏着怎么样的玄机。

    到了第三天依然只有四个字,街巷间的热议已达到了,人们纷纷议论,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值万贯一两,宝石古董之类的价钱倒是很贵,可没听说这些东西论两卖的啊

    许多人开始怀疑是千年人参之类的东西,可没一个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来,有些好事之徒,已经忍不住跑着报社去打听,赵大社长笑而不答,这引起了更加热烈的讨论。

    第四天,京华时报早早就被抢购一空,在吊足了大家胃口之后,原本那两个广告版面的大片留白处,终于出现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万贯一两’四个字仿佛成了横批,右边是:院外风荷西子笑;左边是:明前龙井女儿红。

    中间画着一栋江南风格的院落,院外湖光山色,荷叶连天碧,院内秋千自闲,古琴横于几上,一个绝色佳人正于修竹下煮茶,炉上水初开,彩蝶舞钗头,美人手上的茶叶罐上,清晰地印着‘龙井茶’三个字。

    画的落款则用蝇头小字把龙井茶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看这这些,人们终于明白,这是广告龙井茶的。

    问题是龙井茶出自何处,何以卖得这么贵?普通的茶叶卖到百贯一两已经是少有的好茶了,而龙井茶竟然卖万贯一两,龙井茶好到什么程度,才敢卖出这样的天价啊

    人们的悬念不但没有解开,反而更对龙井茶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子澄,这次广告的效果出奇的好,店面也已经按你的要求装修完毕,接下来咱们是不是该推出新茶了?”琴楼之上,梁玉将手上的帐册合上,对许清轻声问道。

    琴楼下春水碧于天,垂柳杨花竞芳华,一支古藤的新枝蔓到阳台的栏杆上,随风轻轻晃动着。

    许清看着窗外的光,又细品了一口新茶,满意地说道:“快了,等喃喃把她爹爹的新作带回来,明天我再跑一趟欧阳学士府上,来个以茶会友,再烧上这么两把火,想必就差不多了。”

    目前采摘的明前龙井所得不过几斤,给赵祯进贡了大半,能够拿出来卖的不会过两斤,但这已经够了,若按许清制定的价格,光这两斤就足以赚个二三十万贯。

    当玉微笑地看着他,心底也是由衷的佩服,经过许清这一翻炒作,龙井茶不但打上了皇家贡品的烙印,更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按许清的说法,咱们卖的不是茶叶,卖的是品味和身份。

    清平郡主品过新茶之后,感觉也是唇齿留香,回韵绵长,比以前喝过的茶确实是更胜一筹,不过,对许清制定的那个高得离谱的价格,她还是地怀疑:“相公,这茶真要卖到一万贯一两吗?到时有没有人舍得买呢?”

    许清淡淡笑道:“曦儿,你大概不知道,这明前龙井是限购的,就算你再有钱,身份再高贵,每次最多也只能购买一两,想再多买点,出十万贯一两也不卖,若不是广告上已经打出万贯一两,不好再作更改,过几天咱们就算卖两万贯一两,也一样抢完你信不信?”

    后世那些限量版的东西,卖得越贵,抢购的人越多,这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