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何让那些孩童签字?万一出了差错,家中长辈不认账怎么办?”     刘洎有些好奇,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么点的孩子决断家中大事,一旦出错,长辈们不认账也不稀奇。     可对于房家来说,一旦出现那等情况,极有可能导致名声受损……     房玄龄看着院子里活泼的孩童们欢快的身影,笑道:“怎么会呢?一个寒门家庭,出了一个识文断字甚至日后可能科举入仕的孩子,那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就指望着这孩子能够光宗耀祖振兴门楣。签了字就得认,否则岂不是自己坏了自家孩子的名声?名声没了,还能有什么前途?所以,长辈们自己签字画押有些时候可以反悔不认账,但是孩子们签的字,绝不会有人不认!”     对于寒门来说,出了一个有出息的孩子,那是要捧在手心里含在嘴里好生呵护的,岂能为了区区一点儿利益就坏了自家孩子的名誉?     这种事情或许在世家门阀里会出现,毕竟世家门阀子弟成群,为了利益牺牲那个一两个也不足为奇,但寒门之中绝不会发生。     刘洎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而且他也看出另一层好处,这么小的孩童便能成为家中的着客气话,心里则美得不行。     他官职极高,可是生平只好名声不喜财帛,对家中亲眷极力约束,不许去做那些枉法敛财之事,故而家中收入只是他的俸禄以及职田产出,要维持那么大一家子的开销,说不上清贫,却绝对并不宽裕,似上等名茶这样的奢侈品,也就偶尔从故旧同窗那边讨来一点,自己是没钱买的。     况且房玄龄寻常饮用的茶叶,那是市面上有钱就能买得到的么?     刘洎暗忖那房二郎固然混账,但是这制茶之术的确算得上是独步天下了……     房玄龄又命人拿来几样精致的茶点,两人安坐,叙着闲话。     刘洎问道:“话说骊山农庄前两年不都是以铜钱缴纳租赋么?今年为何要开始收取粮食了?”     骊山农庄的税赋制度,乃是獨立于天下税赋体系之外。     天下各地所缴纳之赋税,皆是因地制宜,种粮的纳粮,织锦的纳锦,大批琳琅满目的物品成为赋税,挤压在各州府县的库房之中。如此一来,难免颇多折损,而这些折损是地方官府不肯承担的,那就需要百姓在缴税的同时要多提交赋税的一到两成作为损耗。     这其中可供操作的余地简直就大了去了……     而骊山农庄只用钱币缴税的方式,则彻底杜绝了“损耗”的摊派,朝中现在已经有了共识,在交通越来越便利、商业越来越兴盛的未来,只收取钱币作为赋税的方式将会完全取代以前的纳税制度。     房玄龄随口道:“不过是二郎突发奇想,想要酿酒而已。”     刘洎这才释然。     眼下谁说东征在即,朝廷厉兵秣马需要大量粮食,可是由于南洋航线的开通,大批南洋稻米涌入大唐,届时只要保证水路畅通,大唐的军粮物资便无需担忧。     而这世上尚有能够击败大唐皇家水师的力量么?     绝无可能……     房玄龄拈了一块糕点咬了一小口,随意道:“未知今年是四道你前来骊山监察租赋缴纳,若是早知道,某也好安排下去,虽然不至于宴请于你被旁人说三道四,可终究也不会发生今日之误会。”     他是个厚道人,还是觉得今日让刘洎下不来台有点内疚。     虽然整件事从头至尾都是刘洎咎由自取……     刘洎是真的有些感动,他被房玄龄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略一沉思,便道:“原本骊山是由别的御史负责监察的,只是下官最近想要欣赏骊山秋色,故此抢了这桩差事,非但惹出这等误会,回头怕是还要惹得同僚不满。”     房玄龄微微一愣……     他是何许人也?     论及官场智慧,那可是朝廷上下最顶尖的那一拨儿,闻弦歌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