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平日多得瑜儿的照应,十分感激。”
“好俊的小郎官?公主?”陈睿有些疑惑。初怀公主不过才十岁,还没出降,哪里来的府邸?
严瑜这几日在宫中,却比他更快地反应了过来,问道:“那小郎官可是姓沈?”
裴氏点头道:“确是姓沈!”
严瑜向陈睿解释道:“是乐阳长公主的长子,沈泰容。”
陈睿咳了一声,叮嘱裴氏,“以后遇到有人送礼,切莫收下。今日这礼物,明天我去还给沈府。”
裴氏听他这样说,吓了一跳:“之前在家中,我看老爷和大公子都收过别人的礼,以为没什么要紧,才收下来。”
陈睿连忙安慰她道:“也没什么要紧。只是我和父兄不一样,他们是文官,有应酬,很是平常。我而今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武官,如今又在宫中行走,能避嫌的地方,还是注意些好。”
他这样说,却不防裴氏竟然垂下泪来:“当初夫人非要送你去军中,我便觉得不好。老爷在京中为官多年,想要给你谋个官职,岂不是易如反掌,你看现在大公子不到四旬,已经是朝中的大官了。可怜我二郎,在那苦寒的九边熬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回来了,却连别人的礼都不敢收。”
陈睿先是有些莫名,听着听着,也不由得沉默了下来。
这一餐饭,到底谁也没有吃好。
待裴氏将碗碟收回去,严瑜站起身来,准备继续捣米。陈睿道:“明日再接着做吧,你过来坐下。”
严瑜看了一眼陈睿,见他脸上波澜不惊,心中未免打起鼓来。
他俩面前的案几上,还摆着沈泰容送来的那个锦匣。裴氏从屋内朝外看,两个人都沉默着,谁也不肯先开口,那样子看上去,还真像一对父子。
裴氏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陈睿今年也快三十的人了,她现在最大的心愿,便是赶快让他娶一房媳妇,这样她也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夫人了。然而老爷卧病多年,早已不管家中之事,大夫人对夫人是恨之入骨,显然也靠不上。这娶媳妇一事,的确是十分棘手。
且不说裴氏心中思虑为陈睿寻媳妇之事。院中两人枯坐许久,最后还是陈睿打破了沉默,道:“怪不得别人都说你和我一个性子,到这个时候,你也不肯解释。”
严瑜道:“师父,我不是不肯解释,我是不敢和您讲。”
“不敢?为何不敢?”
严瑜却没有回答。陈睿笑了,道:“没错,我是不愿意让你入宫去陪那个什么公主。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困于妇人之手!”当陈睿接到让自己回京的圣旨时,原本是打算将严瑜托付给军中的好友,独自赴任。谁知,第二天,严瑜的调令竟然也到了,却是将他同样调入神策军。
等他们回到帝京,严瑜去拜见过自己的姨母后,方才晓得,严瑜的调令,是圣上应皇后所请而下。
果然过了几日,圣上便有旨意,着神策军挑选几名少年入宫。严瑜和几个和他差不多年龄的少年到太极宫中面见过圣上之后,第二日就成为了初怀公主的侍卫。
陈睿一向反对后宫干政,哪怕是当朝皇后的懿旨,在他看来,也是乱命。因此他极力反对严瑜接受任命,甚至准备上书太极宫,让严瑜回到九边。后来严瑜的姨母找他长谈了一次,他方才勉强应下。
严瑜道:“我知师父心在九边,十余年间,将所有的心力都花在戍边之上,如果让您统御九边,北狄哪里还敢年年入寇?然而莫说九边了,您将平州打理得井井有条,别人想要抢夺您的功劳,借神策军换将之机,将您调回帝京,您连一日都拖延不得。”
陈睿虽然出身文官之家,但从小便立下志向,要戍守边疆,叫进犯大燕的北狄人有来无回。他在九边重镇之一的平州厉兵秣马多年,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