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前记
叶灵凤是画家、作家、也是藏书家。
他是从美术学校出来的,似乎还没有登上画坛就转入了文坛,还来
不及真正做一个画家就已经成为作家,老的说法,是画名为文名所掩了。
三十年代后期他就不再画画。许多认识他的人都没有见过他的画,除了
早年的一二封面设计,他手头也许还藏有当年的一二作品,却总是秘不
示人,虽然他这样做并不是“悔其少作”。
作为作家,他很早就写小说,但后来,至少是进入四十年代以后,
也就几乎不再写小说,却不是搁笔不写文章,不仅写,还写得很勤,写
的多是散文、随笔,而其中绝大多数是读书随笔。
这因为他首先是一位“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喜欢书也喜欢读
书;又因为更是一位作家,这就注定要有大量的读书随笔生产出来了。
爱书家,这一般很少听到的称呼在他笔底下却常常可以看到,猜想
他更愿意被人称为爱书家而不是藏书家。
他早年在上海虽藏书万卷,抗日战争中都散失了。定居香港后他又
从无到有地买书、藏书,估计不应该少于上海这个“上卷”之数,但他
身后家人把藏书送给香港中文大学,整理后说是六千多册,这个“下卷”
的数字倒是有些出人意外的。论时间,这“下卷”的时间是长多了。
遗书未上万,遗文却过百万。
在他一九七五年离开人世的时候,仅仅是遗留下读书随笔之类的文
字,就不少于一百万言,包括已出书和未出书的。
在这《读书随笔》中,《读书随笔》、《文艺随笔》、《北窗读书
录》和《晚晴杂记》都是有过单行本的。《读书随笔》出版于四十年前
的上海。《文艺随笔》和《北窗读书录》分别印行于六十年代初期和末
期,《晚晴杂记》是七十年代之初问世的(其中大部分是一般的散文、
小品文,碍于体例,本书只选入了和读书有关的文章),它们都是香港
的出版物。未结集成册的《霜红室随笔》、《香港书录》、《书鱼闲话》
和一些有关的译文,只是在香港的报刊上发表过。总的来看,最早的文
章写于二三十年代,最晚的作品成于七十年代初期,前后差不多有半个
世纪。它们发表时,除了叶灵凤这个名字外,还用过林丰、叶林丰、任
诃和霜崖这些笔名。
这些随笔为他自己的话作了证明:读书很杂,古今中外,线装洋装,
正经的和“不正经”的书,他都爱读。杂之中,却也自有重点:文学的、
美术的和香港的——前两类显出他作家和画家的本色,后一类就正是他
下半生生活所在的地方特色。有所读而有所写,就是这里上中下三册几
十万字的文章了。
这里有一篇《书痴》,记的是一幅版画:藏书室,四壁都是直接天
花板的书,一位白发老者站在高高的梯顶,胁下夹了一本书,两腿之间
又夹了一本书,左手拿了一本书在读,右手又伸手从架上抽出一本书,
一缕阳光从头顶的天窗上斜斜地射在老人的书上,老人的身上。作者说,
他深深的迷恋着这幅画上所表现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那位白发爱书家。
而他写这篇文章时,却还是鲁迅先生笔下“唇红齿白”的年轻人呢。
他在这篇短文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