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来写,由谁来写,就很难说了,这一点清廷的统治者心里是有数的,故此后清廷对吴的封赏恩赐不断加码,远居其他几位汉王之上。
清军经过休整,继续开始他们的征讨之路。为了壮声势及鼓舞士气,在出发前,多尔衮下令将大顺政权的兵部尚书王则尧斩首示众。王则尧原来是明朝的密云巡抚,明朝基本快完蛋时,这鸟人投降了李自成,捞了个兵部尚书的闲缺。山海关大战前夕,这倒霉蛋被派往山海关做劝降工作,无奈吴三桂够狠,不投降也罢了,还把他扣押起来,作为礼物送给了多尔衮。这厮反复无常,要德没德,要才没才,连做宣传的价值都没有,多尔衮水平高,垃圾再利用,砍他脑袋,榨取最后一点剩余价值。
一大早,清军出发了。行前多尔衮发布军令:“此次出师,所以除暴安民,灭流寇以安天下也。今入关西征,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他还颁布文告,晓谕官民,声明清军“取残不杀,共享太平之意”。
李自成自率残部逃到永平后,以为已与吴三桂达成协议,可以安全撤回北京,但如今吴三桂因面临清廷的压力,又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所以灵活地改变策略,选择打头阵来攻李自成。当吴三桂部逼至永平时,大顺军还没缓过气来,双方交战片刻,大顺军便慌忙开始撤退。当李自成逃到永平城西二十里的范家庄时,李自成的坏脾气终于爆发,他再也无法容忍这种耻辱,他需要找个发泄口,吴三桂倒霉的父亲便成了牺牲品。吴襄不但被斩首,其头颅还被用竹竿挑着示众。
大顺军一路被追赶,无险可守,逃回北京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四月二十六日,大顺军的残余部队终于回到了北京。为了弥补战场上接连失利带来的晦气,李自成决定冲喜,他在匆匆忙忙中登了基。面对强势的吴、清联军,这京城虽说城高墙厚,但李自成心中明白,要想守住恐是很难,一旦被合围,就算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逃脱。他与军师牛金星商量,心情忧郁地说:“北兵(指清兵)势大,城中人心未定,我兵岂可久屯于此!即十个北京,不敌一秦中险固。今为之策,不若退处关西,以图坚守。”牛金星表示赞成,说:“大内(指皇宫)金银搜刮已尽,但皇居壮丽,焉肯弃掷他人!不如付之一炬,以作咸阳故事(指西楚霸王项羽焚咸阳)。即使后世议我辈者,亦不失为楚霸王之英豪。”李自成认为可行,撤退之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大顺军攻入京城时是何等的辉煌,何等的踌躇满志,但仅仅一个多月,形势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李自成的心深深地流血。一想起吴三桂他就忍不住咬牙切齿,他要报复,要让吴三桂也尝尝切肤之痛的滋味。二十七日,他命把三桂的继母祖氏、弟弟、妹妹及全族共三十四口全部处死,尸体丢在王府二条胡同。整个吴氏家族仅剩下吴三桂和他的哥哥吴三凤,真是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吴、清联军攻打京师之路开始了,攻城前吴三桂已给北京沿途各州县大小官吏发去最后通牒,要么归降,加官晋爵,要么诛杀全家。历朝历代,各级官吏大多是贪生怕死,见风使舵,见利忘义之徒。吴、清联军一路上未受任何抵抗,处处是迎降献城的队伍,好不热闹。
二十八日,吴三桂部已逼近京城,他命人到处张贴公告,称:他的义军不日就要进入北京,将秋毫无犯,保证首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降贼诸臣反正自赎,凡确有悔意者,既往不咎,并将择优留用。此时北京城内城外,各色人等,各怀鬼胎,那些士绅们大大松了口气,只盼望吴大将军早日破城。原先他们提心吊胆,害怕被大顺军抢过一次,又得被吴三桂的部队再抢一回。现在吴三桂的公告给他们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他们纷纷停止南逃,只等吴三桂来。而已降大顺政权的原明朝官员也准备二度反水,投靠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