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亲至,志不在小。他是否欲乘此次战胜的精锐,有窥我辽东之意?不如分兵固守,以观察动静。”出于慎重,他命诸王在欢喜岭按兵不动,欢喜岭上有一座威远台,筑有城堡,原是山海关前的瞭望哨所。他与诸王进驻威远台,静观其变。
吴三桂得到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清军已至欢喜岭,坏消息是清军始终按兵不动,这让他好不焦急,赶紧派出山海关士绅佘一元、冯祥聘、吕鸣章、曹时敏、程邱古五人以代表民意为由前去敦请。
这五人受到了多尔衮的接见,“赐坐赐茶,款接温蔼”。多尔衮没有说什么话,主要是范文程在说。首先他说明清军此次出兵的意图,请他们转告山海关军民不需疑猜。并强调清军此次出征前规定的政策及帮助吴三桂报君父之仇的意思。言辞恳切,佘一元等五人置信不疑,倍加感激。多尔衮原本说要留这五人一起用饭,但五人以事情紧急为由婉言谢绝,告辞回关。
陪同这五人一同返回山海关的是范文程,他面见吴三桂,“晓谕军民”,通告清军即将入关。以范文程在清廷的地位,他的到来及承诺,给了吴三桂极大的鼓舞。不过他提出的一个要求让吴三桂很是犹豫,那就是多尔衮要求吴三桂亲自去见他。以吴三桂一向的谨慎,他是很不情愿去见多尔衮的,但是以目前严峻的形势,他又不得不有所顾忌,不去见多尔衮,若是清廷不发兵,以他自身的实力,很难抵得住大顺军,而且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多尔衮此时要见他应该也不是什么恶意,最起码是不会借此次机会害他性命。他犹豫了一番后,答应了这个要求。
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吴三桂命部下在城头放炮,为其掩护,而他自己在数百名亲兵的护送下冲出城去。一路上快马加鞭,一口气驰至欢喜岭。
多尔衮得报吴三桂亲自前来拜见,大为高兴,情不自禁说道:“天下在掌中矣!”他亲自与洪承畴前往帐外迎接。
多尔衮汉语水平有限,所以他与吴三桂的谈话极为简洁。
多尔衮问:“此来何意?”
吴三桂干脆利落道:“请大兵共诛李贼耳!”
多尔衮又问:“此意果真?”
不知何故,一向老辣稳重,不轻易言语的洪承畴,此时不等吴三桂回话,便抢着用满语说:“三桂报君父之仇,岂得不真!”
多尔衮丝毫未将目光转移到插话的洪承畴身上,而是认真注视着吴三桂,面露笑意,微微点头。
吴三桂看了一眼洪承畴,然后又对着多尔衮慷慨而言,情词恳切,声泪俱下,力请出兵。
见到吴三桂如此这般,多尔衮也表现得为之动容,说:“你们愿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我领兵前来成全这一美事。先帝(崇祯)时事,在今日不必说,也不忍心说。但昔为敌国,今为一家。我兵进关,若动人一株草、一颗粒,定以军法处死。你们可以通告大小官员百姓,勿须惊慌。”
双方的表演都很精彩,但这种表演在目前这种危急的形势下,时间自是不宜过长,双方很快,也很自然地把谈判方向转到具体条件上。双方的谈判内容,历史上有确切的记载:
吴三桂提出的条件有三条,一是寻找到崇祯的太子,在南京重建明朝政权;二是以黄河为界,以北归清,以南归明,两国通好,互不侵犯;三是,清军入北京后,不得侵犯明历朝皇帝陵寝,也不得伤害百姓。这些多尔衮都很爽快地答应了,双方白纸黑字,签订协议。
从种种迹象看,当时吴三桂与多尔衮对于这份协议都是抱有将其实现的诚意的。首先,吴三桂的第一封请兵信中就已首先提出“裂土”酬谢的许诺;而在第二封信中,他又表示,击败李自成,“京东西可传檄而定”,并承诺“财土亦得,何事不成”。吴三桂后来降清,曾自求封地齐鲁,“且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