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又刚刚去世,他的情绪一落千丈,这些都大大削减了他在军事上大干一场的兴趣;其四,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突然病逝,他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位,第二年改元顺治。因新皇帝年纪太小,众议: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同时为皇太极大办丧事,清军在这一时期基本停止了军事行动。宁远算是过了一段安静的好日子,这点和平安宁的时间就像是捡来的。
但捡来的东西又总是容易失去的,在皇太极死后仅一个月左右,济尔哈朗、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便做出了攻打宁远的决策,凡出征的将领大臣均先除丧服,为出征做准备。清军此次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首先是攻取宁远以西至山海关之间的中前所、中后所、前屯卫三城,以切断宁远与大本营山海关的联系,从而把宁远彻底孤立起来,再集中力量发动决定性攻击。
崇德八年九月十一日,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统领大军,带着红衣大炮及各种火器自沈阳出发,直奔宁远。
九月二十四日傍晚,清军越过宁远,首先攻击中后所城。清军先填平壕堑,蜂拥至城下,用云梯、捱牌攻城,后又用红衣大炮轰击城墙,激战一夜后于次日攻下此城,生擒明军游击吴良弼、都司王国安等,并斩杀于城楼之上。此战清军歼灭明军马步兵约四千五百余人,俘虏约四千余人。接着,九月二十九日清军转攻前屯卫,十月一日破城,明军总兵李辅明、袁尚仁等战死,明军损失约四千余人,被俘约二千余人。
济尔哈朗想乘胜扩大战果,派护军统领阿济格尼堪率部攻击中前所。守城的明军总兵黄色在得知前屯卫已陷落后,竟弃城而逃。清军轻松拿下中前所。
吴三桂的挂名舅父祖大寿在降清后,曾建议先取中后所,俘获吴三桂的家眷做人质,以胁迫他投降。但吴三桂远比祖大寿想的聪明,在清军攻城前,他已命人将其家眷撤离中后所,不久后他的父亲便携着家眷进京享福去了。
前屯卫等三城失陷后,从锦州至山海关四百里间只剩下宁远这座孤城。虽然济尔哈朗、阿济格在夺取三城后并没有立刻向宁远发起攻势,但宁远毫无疑问已处在清军的包围之中。城内人心惶惶,不断有逃跑及降清的事发生。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守备孙友白从宁远逃出,向清军投降,受到优待。宁远城和吴三桂的处境更加凶险。
吴三桂很无奈,那三城的命运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他眼睁睁地看着清军把它们一一攻克。他常登上城楼,举目远眺,观察清军动态。在大道上,清军的哨探不断出现,远处山峦上的烽火台、哨所、台堡等都已被清军夺下。吴三桂常不由自主地想,将来会是什么样,他该往何处去?他开始有些迷茫起来。他依然谨慎地关注着局势的变化,同时他也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在三城失守后,继续死守宁远已无实际意义,硬要死战下去,最多只能在死后博个忠臣的虚名,这绝不是他想要的。
吴三桂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在历史上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
农历大年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称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封牛金星为天佑殿大学士、丞相,封宋献策为军师。设置尚书、直指使、统会、从政、尚契司、验马寺、知政使、文谕院、弘文馆、谏议、书写房等官职,并以五等爵位大封功臣。李自成称帝改元,标志着农民军已从一支单纯的军事组织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政治组织,表明它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政权,具有了改朝换代的能力和准备。大年初八,农民军将士在痛痛快快度过一个“黄金周”后,在李自成的率领下自西安出发,东渡黄河,分两路向北京进军。一出山西,经太原、宁武、大同、宣化等地,杀向居庸关;一出河南,经卫辉、彰德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