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008年年中,何享健曾信心满满地说:“按照我们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达到1000个亿,但今年我们就可能提前实现1000个亿的目标。因此我们作了调整,美的计划在2010年实现1200亿元的销售目标,以这样的规模,美的将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遗憾的是,由于金融危机在下半年雪上加霜,美的增长受到影响,尽管逆势上扬,也只达到900亿元的销售目标;2009年,美的预期整体销售收入为980亿元,离1000亿仍有一步之遥。看似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跨越,美的为此整整多跋涉了2年。不过,与实现500强的梦想相比,这点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

    按照何享健的预期,2010年实现1200亿元的销售目标就有机会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可事实远非如此。美国《财富》杂志在北京时间2009年7月8日晚间公布的“2009年全球500强排行榜”中,第500名是日本大型海运公司商船三井,其2008年销售额为185.72亿美元;中国铝业集团倒数第二,2008年销售额为185.79亿美元,约1260亿人民币。以此推断,纵使美的2010年完成1200亿的销售目标,也进不了2011年的世界500强,因为这个成绩连2009年的500强都进不了。

    看来,美的进入世界500强的时间表还要延长,那究竟要等到何时呢?我们不妨估算一下:从2006年137.4亿美元至2009年的185.7亿美元,世界500强入围门槛增长分别为8.3%、10.6%、12.16%、11.26%,若以年均增速10%计算,以2009年商船三井的185.72亿美元(约1259.5亿人民币)为基准,2012年销售收入为1844.03亿元的企业才有资格入围2014年的世界500强。而美的近年来平均增速高达30%,尽管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仍然达到20%,若以平均增速25%计算,以2010年1200亿为基准,美的2012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87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美的起码要等到2013年的《财富》杂志公布之时,才有可能实现世界500强的梦想。当然,这只是一种善意的假设。

    看着这一长串密密麻麻的数据,人们不禁会问:进入世界500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包括何享健在内的大多数中国企业家都有着无法言说的“500强情结”?

    第一家冲进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是1989年入选的中国银行,全球商业评价体系的标准制定者首次将法眼盯上中国。在此后的十多年里,进入世界500强逐渐演变成中国企业家群体的集体精神图腾,争先恐后地纷纷提出进入世界500强的时间表。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对“冲击500强运动”推波助澜。1997年,国家经贸委宣布,未来几年重点扶植宝钢、海尔、江南造船、华北制药、北大方正、长虹等6家公司,每年向每个公司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人民币,力争使它们在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2010年转眼降至,6家企业只有宝钢进入了500强。

    尽管以上6家企业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整体趋势却节节攀升。1999年的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只有8家,10年之后的2009年,这一数据已达到创纪录的43家。不过,10年来的上榜者几乎全是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凤毛麟角:

    2004年,海尔集团的营业额为1016亿元人民币,约为122亿美元,而2005年世界500强的底线是营业收入达到124亿美元,因此海尔只能以2亿美元之差与500强失之交臂;2008年,联想以上一年度的167.8亿美元销售额位居世界500强的第49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