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家电业发展的爆发期,经过“价格战”“渠道战”“科技战”等一系列没有硝烟的战火洗礼,一大批老牌企业先后倒下,海尔、美的、海信等新生力量在并购厮杀中逐渐声名鹊起。尤其是在1996年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市场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格力、海尔、科龙、海信等传统冰洗企业也借机全面进入空调领域。

    不过,此时空调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国外企业尤其是日本企业手中。早在1993年,低调务实的何享健就决定与国际大公司合作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水平,实现在空调技术上对国内同行的超越。这年5月,美的与日本东芝签约进行空调技术合作。由于何应强在华凌工作时就与日本三菱、东芝等厂家非常熟悉,此次合作也非常顺利。

    如果将当时的东芝比作现在NBA巨星姚明的话,那美的就是刚在CBA打上主力却希望进入世界篮球殿堂的新秀球员。因为实力上的差距,当时东芝给美的开出的条件也相当苛刻,其中有一条是“美的每卖出一台空调东芝都将获得技术提成”。此外,美的还得支付一些其他的费用,并且要从东芝采购零配件。

    对此,何享健没有任何异议,全部答应下来并照章执行,这种付出和信任令东芝方面十分感动,这也为美的后来与东芝展开多次合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在后来的并购过程中,何享健一直强调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或核心资源,否则宁可放弃并购业务;在进行资本运作时,他认为“有钱、有科技,什么都能做到”。可见,他对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的刻骨铭心,从此时就已经开始了。

    与东芝的此次合作是何享健播下的一颗10年后才能看到巨大收益的种子,它甚至为美的在2008年之后率先发起“变频战争”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持。同样,在这一年,张近东和黄光裕这两位家电零售巨头也播下了属于自己的种子。前者在这年春夏之交的“空调大战”中上演了一只小舢板对抗“八大航母”的好戏,在与南京八大国有商场正面交锋中苏宁大获全胜,当年实现销售额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后者与哥哥黄俊钦正式分家,24岁的黄光裕分得“国美”这块招牌和几十万元现金,并迅速将小门面打造成一家大型电器商城,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

    6年之后的1999年,美的与东芝开始了资本层面的合作。何享健曾打算与东芝合作建一家压缩机工厂,但是政府不同意,只允许万家乐与东芝合资办厂,双方于1995年合资成立广东东芝万家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资产总额达7.7亿元,预计年产150万台压缩机。可是在第二年投产后,空调市场的“价格战”打得十分惨烈,压缩机价格急剧下降,东芝万家乐连年出现较大亏损。1999年2月,美的以5400万元购买东芝万家乐40%的股权,由此介入压缩机业务。

    何享健之所以要介入压缩机业务,缘于空调产品在供应链方面的需要,因为随着1994年开始批量生产空调,压缩机供应总是跟不上来,这严重制约了空调产能规模扩张。陈序强曾跟何享健开玩笑说:“到哪天我们能生产压缩机就好了,不要到处求人。”到1999年并购万家乐时,何享健笑着对陈序强说:“你看,我们曾经讲过自己做压缩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不再受制于人了。”到2003年,美的压缩机从100万台扩大至500万台,产能翻了5倍,美的迅速成为国内压缩机行业的第一集团军。

    此后的2004年和2008年,双方又先后开始新的合作。先是在2004年4月宣布组建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约6409万元,其中美的投资3845万元,占60%,东芝开利投资2564万元,占40%,主要生产高附加值的新冷媒、高能效的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