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与左伟一样,余建平检查的一家企业的老板也莫名其妙地跑了。那家企业老板如何跑的,这里按下不表,我们只说说那天余建平们智慧的一面。

    早在北京时,筹备小组就拟订了各种检查方案,包括从企业入手的检查方案。根据过去对潮汕检查的经验,这些方案经过一次次修正,已经十分完善。这套方案包括对企业检查的全过程。实际上,“飓风行动”那一天只用上这个方案的一个环节。向各地税务机关协查等,是“飓风行动”以后的事了。

    “飓风行动”前,作为税务检查组组长,韩秋在大会上向大家介绍了这次检查中的难点——对半真半假企业的甄别。所谓半真半假企业,就是有企业实体,也有经营行为,但涉及偷骗税或虚开行为。韩秋说:“虚假企业辨别起来比较容易,因为这类企业大多连工厂的空壳都没有,或者是挂牌企业。对真企业的确认,也不是‘飓风行动’的工作重点。”

    韩秋接着说:“对半真半假企业的检查,第一,看规模账有漏洞,有的银行对账单、汇票印制得很粗糙,一看就是私印的,不像伪造的增值税发票,做得几可乱真。更有甚者,我过去检查时,还发现过有企业伪造银行对账单的情况。什么叫银行对账单呢?就是企业在银行的资金往来的记录。如果我们这次检查中发现企业伪造对账单,就可以断定其为问题企业……”韩秋补充说,“半真半假企业,有一些既没有虚开,也没有骗税,而是非法获取进项发票,虚增进项,加大抵扣,属于偷税。对这类偷税企业,因涉及环节多,链条长,落实证据则要在大规模检查行动之后了,9月4日的任务是获取涉案线索。”

    余建平就是检查组里的众多高手之一。

    “飓风行动”那天,余建平查的是潮阳。他说,他们去查的企业,多数都有问题,因为他们做了准备,如果按常规手法查,就有可能使违法企业漏网。他说,“飓风行动”那天,从表面上看,体现的是一种气势,我们像潮水一样涌去,实际上更是智慧的较量,是谋略的竞赛。两市的违法企业在工作组下去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给企业进行“辅导”的,都是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和老会计。可是,我们这些人又是道高一丈。你想,我们这些人都是全国抽调的,哪一个不是业务尖子。我们这些人对付企业,应该说是绰绰有余的。

    得益于经验和水平,余建平负责的6家企业全部查出了问题。

    余建平从检查企业进货发票和银行付款这两方面查找企业的问题。“飓风行动”这天,他带着检查小组检查潮阳市的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他和另一个检查人员及公安人员来到这家企业。余建平发现,老板看见他们后,说话时目光总是躲躲闪闪的。余建平觉得,这家企业八成有问题。

    余建平他们检查了一会儿进项发票和销项发票的存根,都没发现什么问题,因为经过商贸环节“洗票”,到生产环节基本都是真票了。

    余建平又叫财会人员拿出一些其他资料。实际上,他要的是银行付款凭证,但没有直说,而是说把所有凭证都拿出来。

    余建平把注意力放在银行付款单据上。他发现这家企业有许多银行付款单据,有的是空白的,也有许多是填写好的,还盖着银行的章。余建平拿起几张填好的付款单看了一会儿,心中有底了。

    余建平来到老板跟前,语气平静地说:“老板,你会写字吗?”

    老板愣了一下,不明就里地说:“写字嘛,当然会写啦。”

    余建平笑着说:“那你给我写几个字吧。”

    “怎么,考我啊?”

    “也不是,你随便给我们写几个字吧。”

    老板不知检查人员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皱着眉头问:“写什么字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