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潮汕位于广东省东部,毗邻福建,古时亦称潮州。随着近代汕头市的崛起,汕与潮齐名,故人们习惯上又将潮州称为潮汕。经过多次演变,现代潮汕从区域上分为4个地级市,即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习惯上也称粤东地区。在这4个市中,尤以揭阳市和汕头市虚开和骗税行为最严重。

    按理说,对一个地区的骗税行为,由税收最高管理部门——国家税务总局对其进行集中打击就足够了,为何非要动用国家的力量呢?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吗?然而,了解潮汕的人都知道,那里已经冰冻三尺,并不是一个执法部门所能撼动的——这方面,有“老潮汕”之称的韩秋深有体会。

    韩秋是青海人,大西北的辽阔土地滋养了她豁朗爽直、朴实大方的性格。同时,她又是一个充满了热情和活力的女人。在她端庄的脸庞上,有一双温情而锐利的眼睛。

    自1994年调到进出口税收管理司工作后,韩秋几乎每年都带队到潮汕地区检查。

    1994年,税务总局接到一个举报电话,说潮汕地区有一户企业申报出口服装,数量上亿件,而服装销往的国家,人口还不足5000万。总局派韩秋等人去查,结果情况属实。

    1995年初,税务总局根据各地国税局调查的结果,组织了一个专项调查组,由韩秋带队,赶赴潮汕进行出口退税大检查。在两次检查中,韩秋看到了潮汕地区骗税活动的猖獗。

    1997年,韩秋从进出口税收管理司调到了稽查局任处长,负责进出口涉税案件的稽查工作。这一年,韩秋又被总局派到潮汕稽查案件。

    韩秋负责稽查的案件,是汕头潮阳市一个全国人大代表涉嫌增值税发票犯罪的案件。韩秋到潮阳后,与她带去的十几名稽查人员一起,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取证,查实了这个人大代表让别人为自己虚开进项增值税发票10亿元,税额1.7亿元。

    韩秋日益感到潮汕骗税的严重性。她还感到,潮汕地区似乎有一股强大的黑白两种势力与骗税企业纽结在一起,使税务总局稽查骗税的阻力增大,有时甚至难以进行。

    韩秋到潮汕地区检查,让她记忆最深的,还是揭阳和普宁的那次。

    那是1999年夏天,税务总局从海关获悉,潮汕地区服装出口异常,出口货物的增长额,国内的统计数字比国外口岸的统计数字高出几倍。同时,总局还从有关方面获悉,国内许多报关出口的货物运到国外后,不是通关销往市场,而是把一些用垃圾伪装的货物抛到异国海岸,然后把那些剩余的少数成品货物再重新包装,伪造成进口货物运往国内。

    税务总局得知这些信息后,立即要稽查局派人到潮汕地区对进出口企业进行检查。

    稽查局派韩秋带队去了潮汕。

    到潮汕后,韩秋选择了揭阳市和该市属下的普宁市进行重点检查。在揭阳市检查进项增值税发票时,他们发现许多发票是从揭西开来的。揭西是揭阳市的一个县,在揭阳市的西部,距揭阳市60多公里,是一个较穷的山区。韩秋让检查组的两名稽查人员到揭西核实进项发票的真伪情况,自己则在揭阳市坐镇指挥稽查商贸企业。

    这两名稽查人员在揭西不到两天,就给韩秋打电话,说:“哎呀,韩处,这儿的企业没法查,去了不是找不到企业,就是老板不在,我们今儿个去不在,明儿个去也不在。我们一连去了十几次了,都不在……”韩秋在电话里说:“你到国税局调这些企业的纳税资料!”稽查人员说:“我们去了呀,我们到国税局调纳税资料,根本调不出来。”韩秋问:“为什么?”回答是:“管资料的人也不在……”

    韩秋有些恼了,说:“别着急,我们明天就去揭西!”第二天,韩秋带着检查人员到了揭西。揭西的领导知道后,组织几大班子迎接韩秋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