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股票投资人可以卖出持股的1/3,先保其本。然后,再定所剩下持股的“本”,比如改定为20%,它表示剩下的持股再涨20%时,再卖掉其中的1/6,即将这一部分的“本”也保下来了。以此类推,再定出还剩的持股的“本”。上述获利卖出点的确定是针对行情上涨时所采取的保本投资策略。
至于行情下跌时,则要确定停止损失点。停止损失点是指当行情下跌到达股票投资人心目中的“本”时,即予卖出,以保住其最起码的“本”的那一点。比如,假定一个投资人定立的“本”的那一点是其最初投资额的80%,那么行情下跌20%时,就是股票投资人采取“停止损失”措施的时候了,这时就应该马上退出以免蒙受过分的亏換。这就是保本投资法的关键在于卖出决策的道理所在。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经济景气欠明朗时,股价趋势与实质因素显著脱节时,放及行情变化怪异难以捉摸时。使用这种操作方法的人,切忌贪得无厌。
随着股市投资在我国的日渐兴盛,社会上也出现了一部分赌博于股市的人。他们为了发横财,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采取非法伎俩。1991年11月,深圳市某区法院就查处了一起借用他人身份证认购上市新股的案子,被告人被处以罚款惩罚。靠赌博致富的美梦终究难成。综观当今国际股市,在众多成功者中,除极少数人外,都是具备健康投资心理的明智人物。香港的李嘉诚就是一个。
李嘉诚是港澳十大富豪之首。他经营的地产、金融、酒店、石油、电力等业务遍布五大洲。他在香港的五家上市公司共占恒生指数成分股市值两成,他在海外的投资亦难以确计。然而,他并没有因财大气粗而忘乎所以,轻举妄动,仍然处处小心谨慎。
1978年,李嘉诚开始向英资公司进军。他把目标对准了有“洋行王匯”之称的怡和集团身上,并把怡和主将之一的“九龙仓”作为主攻方向。他不声不响地买入股票,一年多来,他已收购2000万股,股价已由十几元涨到四十元。然而此时他发现,“九龙仓”仍具与他抗衡的极强实力,如果蛮于,只会鱼死网破。于是他当机立断,1979年9月,他以每股36元二次将2600万股转让给了船王包玉刚,转手赚了5000多万元,不久便成功地收购了另一家大公司“和纪黄埔”。东方不亮西方亮。试想,如果他不顾一切地与“九龙仓”拼下去,他能不能有今天的成功恐怕还是个问题。
李嘉诚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具备健康的投资心理,“上屋抽梯”是典型的赌徒行为,应加以摈弃。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