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各有10万元现金,都想把这笔钱用于股票生意。所不同的是:你一股脑地把这笔钱全部购买了六公司的股票,而你的朋友却用这10万元买了A、B、C三个公司的股票。不巧,一个月后,由于八公司经营管理不善,它所发行的股票价格下跌很快,很明显,由于你和你的朋友都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你们就都在经济上蒙受了损失。那么,你和你的朋友究竟谁的损失更大一些呢?

    答案也是很明显的:当然是你。因为你孤注一掷,用10万元买了A公司的股票,而你的朋友购买A股票的金额只是你的几分之一,因此,损失自然也就比你小得多。而且,由于你手中只握有公司一种取票,因此,你挽回损失的唯一希望在于A公司经营状况好转,股票价格回升,而这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样,你的命运揮在别人手中,你就成了一名非常被动的股票投资者,干着急,使不上劲儿。而你的朋友则不同,他的手中除了我公司的股票之外,还握有B、C两种股票,只要这两种股票价格稳定,那么他的损失就会大大得到缓解,甚至如果B、C两种股票价格看好的话,他在股票中的损失完全有可能从这两种股票中弥补回来。这样一比,买一种股票和同时买几种股票,这两种做法孰优孰劣不是一目了然了吗!试想,在本节刚开始提到的那位不幸的康某,如果他不是倾其所有只买了延中实业股票这一种,而是多买几种的话,那么,他的损失毫无疑问将会小得多,他的下场也就不会那么悲惨了。

    可见,股票多样化,确实是降低风险的灵丹妙药。其实,这个办法,我们也可以从《三十六计》中找到它的影子,这就是“胜战计”中的第二计:围魏救赵。

    这条计策,出于中国古代一个著名战例,即桂陵之战,也发生在战国时代。

    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手下的大将庞涓率重兵进攻赵国,魏军来势凶猛,很快便围住了赵国都城邯郸,庞涓想一鼓作气灭掉赵国,而赵军依据坚固的城防,拼力死守。双.方在邯郸城下激战了一年多,打得两败俱伤,但仍难分胜负,赵国的国君赵成侯便派使者到齐国去求救,并情愿把从魏国拿来的中山送给齐国为谢礼,齐威王便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八万大军前往救援赵国。

    孙膑是春秋末年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曾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为人勤奋好学,足智多谋,他曾流落魏国,他的同学庞涓因嫉妒他的才学,设计陷害,使他受別刑(剜去膝盖)之苦,成为残废,后来,孙膑装疯才逃到齐国,得到了齐王重用。此次带兵援赵,主将田忌主张发兵直趋邯郸,而孙膑则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要解赵国之围,如同要解开一个纷乱而没有头绪的绳结,如果我军直接进军邯郸,就如同用重拳去打这个绳结,恐难以见效。要排解激烈的争斗,不能直接参加进去厮打,而要避实就虚,才能击中要害,解决纠纷。目前,魏国的兵乌已经把邯郸围了一年多,我们此刻去救邯郸恐怕已经晚了。可是如今魏军的精锐国而出,国内兵力必定十分空虚,我军应向魏国进兵,猛攻它空虚的都城大梁,庞涓必然回师救援,我们在半路埋伏,定徒击败魏军,赵国之围自然化解。”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他命令齐军一面佯攻魏都大梁,一面在魏军必经的桂陵(在山东省菏泽县东北)之旁,埋伏下重兵等待庞涓。庞涓正在加紧围攻邯郸,忽然得到消息说国都大梁告急,赶忙从邯郸撤兵回国。由于形势紧迫,魏军长途昼夜奔波,人困马乏,当他们途经桂陵之时,早已埋伏好的齐军以逸待劳,把魏军杀得大败。庞涓折损人马两万多,带残兵逃回大梁,齐军大胜,赵国之围不战面解,孙膑也报了庞涓当初陷害之仇。这便是桂陵之战——围魏救赵计策的来历。

    关于这条计策,《三十六计》书曰:“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意思是:“攻打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