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密,就容易放松警惕,对于日常见惯的现象就不生疑问。在非常公开的形式中,可以隐藏着非常的机密。

    在一个被人控制或对己不利的环境中,要争取主动,转危为安,很容易产生“瞒天过海”的念头。同时也是一种以假乱真的疑兵计谋,即用伪装和假象来隐蔽我军的情绪,发起攻击的时间等,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熟视无睹,常见不疑,是人们观察社会现象时常犯的毛病,巧妙的制造和利用这种错觉就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的。

    “瞒天过海”和我们常说的“掩耳盗铃”有若不同的地方,“掩耳盗铃”是想欺骗别人,反而弄巧成拙,“瞒天过海”是有配套的计划,目标早已定好,玩弄对手于股掌之间,因此,在使用此计时,一定要观察清楚,考虑周详,做得快当,干得秘密。否则便会弄巧成拙。由“瞒天过海”变为“掩耳盗铃”,本意是欺骗别人,结果反而骗了自己。就像前边我们曾经提到过的伊文,博斯基,本欲瞒天过海,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其实,在战争史上,成功地运用“瞒天过海”而达到目的的例子委实不少。不信,请看“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吧!

    故事发生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前258年9月,秦昭襄王派大将王陵率二十万大军攻打赵国,秦强赵弱,秦军迅速攻至赵都邯郸城下,好在邯郸军民上下一心,奋勇作战,再加邯郸城池坚固,秦军一时竟也奈何不得。但是,邯郸城中粮食军械所存不多,经过半年多的围困,几乎粮尽援绝,形势万分危急。赵王派使者向近邻魏国求救,“唇亡齿寒”,魏王当即发十万大军,派大将晋鄙率领前去救赵,秦王得到这一消息,马上派使者到魏国前去威胁魏王:“如有人胆敢出兵救赵,待我军攻下邯郸以后,立刻掉头去消灭它。”魏王大惊,忙令晋鄙屯兵于邯城(今河北省临漳县),等待局势的变化。

    邯郸被困,早惊动了一位魏国的显贵,此人就是魏王之弟,名闻天下的“战国四君子”之一,魏公子信陵君无忌,他聪明过人,素知赵、魏两国唇齿相依,命运共同,再加上他的姐姐嫁给了赵国的公子,同是“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因此,他极力敦促魏王继续进兵救赵,但魏王小怕事,始終不允。为了解救赵国的危机,信陵君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挽狂澜于即倒。

    信陵君手下门客如云,其中有个人名叫侯羸,素有谋略,信陵君平时对他极为器重,视为心腹。这时,他便向信陵君献策:“我听说大王调动军队的虎符,就放在他的卧室里,只有大王最宠爱的妃子如姬,才能进入他的卧室把虎符偷出来。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她求人给她报仇,三年没有结果,最后还是公子派人把她的仇人杀死,替她报了杀父之仇,如姬一直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肯开口去求如姬,她一定会感恩图报,设法把虎符偷出来,公子得了虎符,就可以把晋鄙的军权夺在手里,解救赵国,抗拒强秦,这可是了不起的大功啊!”

    信陵君依计而行,他买通了一个平时和他有私交的魏王近侍托他把窃符救赵的事偷偷去和如姬说了。如姬满口答应下来。这天夜里,如姬趁魏王酒醉,偷出虎符,托近侍交给信陵君。信陵君得到虎符,大喜过望。这时,侯赢又为他献计道:“大将统兵在外,有时候就是君主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公子就算拿了虎符去调兵,如果晋鄙不肯把兵权交出,事情就很危险了。我有个朋友朱亥,是一位勇士,神力过人,公子不如带他同去。晋鄙如果交出兵权,那再好不过5如果不肯交出兵权,就叫朱亥当场打死他。”信陵君听从了侯赢的计划带上朱亥,藏起虎符,坐车到郊外,会集自己手下的千余门客,奔赴邺城。

    在这里,我要为读者们解释一下什么是虎符。虎符又叫兵符,是我国古代调兵遣将的一种凭据,用铜铸成老虎的形状,因此叫做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