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威震四方,他指挥八路军打了好多胜仗,建立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可是在孩子眼里他是另外一个样。任远志说:“朱总司令就是像个老爸爸似的,他很爱孩子,见到每个孩子都喜欢抚摸抚摸头,问一问情况。比如我刚到延安的时候,他见了我就问,你是谁的小孩啊?你是从哪里来的啊?他平常见了我们也是特高兴,还教我跳舞呢,我不会跳交际舞,都是他教我的。”

    有段时间,领袖们在同一个大窑洞里办公,他们时常对着地图,彻夜讨论前方的战役,任远志帮他们抓蚊子和臭虫。她回忆说:“像周(周恩来)伯伯也爱开玩笑,我摔倒了以后,他就说,哎呀,这下糟糕了,这下我们损失大大的,没人给我们消灭‘飞机’和‘坦克’了(飞机指的就是蚊子,坦克指的就是臭虫)。”

    陈祖涛说:“刘(刘少奇)伯伯对小孩很温和,从来不提高嗓门。陈祖涛跟刘少奇的孩子是同学,他总问刘伯伯,刘允斌(刘少奇的长子)哪里去了?刘爱琴(刘少奇的长女)哪里去了?什么时候能和他们见面,跟他们一起玩啊?”

    当时还小的他们并不知道,躺椅上气定神闲的毛伯伯、和蔼可亲询问小孩子的朱总司令、经常开玩笑的周伯伯、温和的同学父亲刘伯伯,正指引着千军万马的战斗,为中国的未来殚精竭虑。

    在延安,还能看到不少高鼻子的外国人。孩子们都知道,像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这些人都是不远万里来帮助中国抗战的。

    陈祖涛还记得,他小时候牙齿不好,当时给他补牙的就是马海德,就在宝塔山底下马海德的医疗所里。在延安,马海德医生爱上了中国姑娘苏菲,每个礼拜六他都骑着大马,去接心上人。他一只手把苏菲抱在怀里,坐在他前头,一只手骑马,就像西方的牛仔电影、西部片似的,也不管在当时那个年代的延安,这样的举动有多么的招摇显眼。

    在延安的外国人让孩子们渐渐感到熟悉,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乘坐飞机来到延安,这回孩子们见到了更多“高鼻子”。但是飞机没有合适的停靠地点,于是,中央动员延安的军民抢修飞机场,连小孩都参加。一块修机场的还有日本人,这些日本人,主要待在日本工农学校,学校就建在宝塔山下面的窑洞里。这个学校的学员是日本战俘,还有一部分赶到延安的日本共产党人士,来帮助教育、改造这些日本战俘。延安对这些战俘实行优待政策,每天都能吃到大米白面,而延安的中国人当时的饮食之艰苦在前面已经提到了。这样的待遇让这些战俘很受感动。日本人喜欢打棒球,孩子们觉得很新奇,总是跑到河滩上看他们打球。日本人也喜欢中国小孩,经常和这些孩子交流。中国小孩教他们说中文,他们教中国小孩唱日本歌谣。

    孩子们可不会像日本人那样打棒球,他们有自己的游戏,比如弹球。那时候没有玻璃弹珠,孩子们就在延河边上捡石头,把石头磨成圆球用来玩。夏天,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是延河,在河里可以游泳,也可以洗澡。洗澡时,先把衣服脱下来洗干净晒在河边,然后下水洗澡,洗完了,衣服也干了,穿上就走了。所有人都是这样,所以男女不能在一块儿洗澡,是分段的,女同志在这段,男同志就在那段。

    孩子们白天游完了泳,晚上还能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比如《白毛女》、《黄河大合唱》,还有话剧和京剧,这些节目不但在延安演,也在抗日前线演,鼓舞着战士的斗志。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全兵服务,演出场所先得贴近群众。一般是找个空地,比如打麦子、晒麦子的麦场,或者河滩地、荒地,大家在那儿一坐,开个场子就开演。《兄妹开荒》⑧、《夫妻识字》都是在那种情况下演出来的,很多人觉得,如果真把它放到舞台上,还没什么看头,但是大家围成圈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