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经登记的衍生性产品如何能四处泛滥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物品未经登记,所以关于它们的交易就不会被要求在某个地方进行。如果是这样,有关的纪录和交易额就不会为人所知,而市场的规模、交易的条件、个人间买卖的大小程度也不会为人所了解和掌握……。套头基金组织的投资活动的规模已是如此之大,其结果是,如果这些投资失算,它们将对金融体系造成全方位的危险,并进而危及社会的金融结构。

    第二节国会山的演讲者

    1994年初的金融动荡为美国国会里的冈扎尔斯听证会搭起了舞台。这出听证会按原计划只是为了一般性地调查套头基金组织,如今却可以拿一项具体的案例做参照;后者向人传达的信息是套头基金组织是金融市场上的头号恶棍。众议员:亨利·冈扎尔斯注意索罗斯和套头基金组织业已一年了,对他来说,索罗斯遭受了其生涯最中严重的一次失败不说明什么问题。鉴于年初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如此动荡不定,他有着充足的理由对索罗斯追着不放。

    于是索罗斯去了华盛顿。

    听证会的目的——冈扎尔斯对此并不讳言——就是要看看那些从事套头基金投资的人是否像被人描绘的那样诡计多端,是否他们通过其行动确实影响了金融市场,是否应当对他们施加更多的制约。在听证会的前一天,冈扎尔斯还发布了一个宣言,威胁道要使在金融领域的"不当处置"被视作"对法律的直接侵犯","并表达了自己要加强国会对衍生性活动的监管的怠愿。

    这听起来并不坏。不过,在银行委员会能够建议出新规章制度之前,它必须解决一个更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尽管该委员会的职责范围是金融领域,但并无多少成员知道·一个套头基金组织是如何运转的,几乎无人清楚他们使用了什么诡秘的金融技巧。

    为了得到一些答案——实际上是为了上一堂可称为"套头基金入门"的课,他们在1994年4月13日这天把索罗斯这位"大师级"人物请到了面前。当举行听证会的房间差不多坐满的时候,显而易见索罗斯是那天中在华盛顿最具风采的一个人。

    "套头基金人门"一课开始了。老师的开场白是声称在坐的议员们找错了对象。接下来他开始运用自己的金融理论来解释其中的缘由。

    索罗斯断言道,金融市场上的状况能够予一国经济中的基本因素以影响。在这种情形下,市场的状况和充分市场理论所认为的正常状态是大不相同的。市场的繁荣与萧条的更替之所以具有破坏力,正是由于它们影响到了经济生活的基本因素。

    索罗斯接着说道,只有在"随大流"行为主宰了市场的情形下,兴衰相替的现象才可能生成。"所谓随大流"索罗斯说道:"我指的是人们不加思索地在价格上涨时购进,而在价格下降时卖出。一边倒的随大流行为是引发一场剧烈的市场紊乱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此你们需要问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导致了随大流行为?套头基金组织的活动也许是一个因素,所以你们不无道理地注意到了它,虽然就我的套头基金组织而言你们是看错了地方"。

    "一边倒的随大流行为是引发一场剧烈的市场紊乱的必要条件。"

    索罗斯更中肯的观点是,是共同基金和机构投资者而不是套头基金使市场趋于不稳,因为这两者都有着随大流倾向。他说"当资金大量流入时,他们趋于保留少于常量的现金,因为他们估计资金会继续流入;当资金大量流出时,他们又需要积聚较多的现金以备兑付。"结果,"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