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两路大军在长春宫前向李渊辞行,这边,李建成、刘文静以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为左右统军,沿河水快速南下,准备迅速拿下潼关,从而迟滞屈突通大军向长安靠拢的脚步。另一边,李世民以段志玄为前锋,长孙无忌、阿史那大柰作为左右统军随后跟进。李世民命令,两天内要到达京兆郡的富平县。

    李世民让段志玄赶制一百面大旗,每面旗皆书上“太原大将军唐公渊”的字样,然后让军士们以一字雁行阵排列,一百名军士手擎大旗为前导。大军一路西行,将士们一律身穿白袍头戴白盔,一溜白旗迎风猎猎,与青山绿水和黄土峭壁相映,煞是扎眼。

    颜师古不解地问道:“兵者,诡道也。元帅如此招摇,难道不怕泄密吗?”

    李世民笑道:“颜先生多虑了,这些天隋军望风而逃,响应投军者日众,说明我们是得人心的。现在,我令段志玄在前大造声势,就是想利用这种影响啊。”

    果然,段志玄旗到之处势如破竹,沿途各县镇抵抗甚微,反而有许多人纷纷投军。长孙无忌和阿史那大柰带领的后续人马成了收容队。他们两个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适应人员的持续膨胀上。两天后,队伍到达富平县,兵员增加了一倍,达到七万多人。

    李世民在富平县扎下元帅帐时,已近黄昏,晚饭后他约柴绍、于志宁和颜师古一起出外散步。

    夜幕已经升起,他们信步登上城南的一个小山岗上。回眸身后,只见军营连绵数里,灯火通明。再往南方看,眼前一片漆黑。微风吹过,送来了一阵阵田野之气。山坳间,点点飘着无数的流萤,周围一片寂静。

    西南五十里,就是李世民的下一个攻击目标——三原县。

    李世民沉吟半天,开言道:“两位先生,嗣昌兄,看眼前寂然山景,再思身后连营灯火,我在这里赋诗一首,请教于方家,望勿见笑。”说完他吟道:

    李世民吟罢,柴绍抚掌道:“好诗,既吟风景,又诵征伐。二郎,数年不见,我一直以为你专事习武,不料文笔也没有落下呢。”

    颜师古道:“元帅此诗,可谓得齐梁宫体之精髓,却毫无脂粉气,余韵悠长。”

    于志宁半刻不言,良久上前抚住李世民的手,动情地说道:“我未到长春宫拜见唐公前,已闻二郎公子名气。数日来又耳闻目睹,深慕你虚怀若谷、指挥若定的才能。这首诗虽然是信手拈来,却隐然有王者之气。这些天我一直在思索,元帅你行军打仗,找我们这帮书呆子有什么用?今天我有答案了。”

    李世民微笑道:“诸位过奖了。要说我为什么愿意和你们多亲近,我告诉你们:我自幼习武太多,文学就有些荒疏了。俗话说‘近朱者赤’,与你们在一起的时间一长,肯定会使我受益良多。这两天军务繁忙我没时间说,今天忙里偷闲,还想请你们帮我多推荐一些人呢。”

    于志宁拈须大笑:“既然让荐人,我先帮你荐一位帅兵之才。这人的原籍就在前面三原。”

    柴绍插话道:“三原李靖。”

    于志宁说道:“对,就是三原李靖。此人姿貌魁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更兼通晓兵法,智计百出,可谓文武全才。前朝名将韩擒虎曾经感叹道:‘当今能与我谈兵法者,唯李靖一人耳。’若能将他网罗麾下,近者可以攻城略地,远者也可辅弼天下。”

    李世民道:“我知道他,当初我随家父来太原的时候,他时任马邑郡丞。后来他自己把自己锁了起来奔长安而去,说是要告家父图谋不轨,找朝廷邀功领赏去了。”

    柴绍说:“李靖到了长安,还想往江都赶,无奈道路不通,只好在长安闲居下来。”

    于志宁沉思道:“李靖这样做,也许想博个机会带兵吧?”

    李世民点头:“李靖这样做,肯定有他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