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就在大鸣大放红红火火的时候,毛泽东密切注视着中国的局势,每天在仔细读着各种报纸和内部简报。

    毛泽东很重视运用“诱敌深入”的策略。据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

    “到了江西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方针提出来了,而且应用成功了。”①

    此后,毛泽东得心应手地运用“诱敌深入”的方针,取得一次又一次的作战胜利。

    毛泽东曾生动地引用《水浒传》中的例子,说明过“诱敌深入”战略: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声‘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①

    其实,这种“诱敌深入”的事例是很多的,关云长用的“拖刀计”,也与林冲出于同一构思。

    不过,毛泽东从理论上发展了“诱敌深入”的战略。

    毛泽东在实行“诱敌深入”时,第一步日“战略退却”。他指出:“战略退却的全部作用,在于转入反攻。”

    在找到了合适的机会之后,毛泽东这才实行第二步,日“战略反攻”。

    毛泽东在与蒋介石作战时,把“诱敌深入”的战略已用得滚瓜烂熟。

    毛泽东在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作战时,先让印度军队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中国西藏腹地,再一举围歼,同样用的是“诱敌深入”战略。

    在一九五七年,毛泽东也用起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毛泽东连唤几个“来”“来”“来”,在这“来”声中让“右派”们大鸣大放。个个“右派”都不知是计,虽说也有人隐隐约约有所感觉,就连葛佩琦也在一九五七年六月五日的座谈会上,如此说道:

    “朋友说,不要多说话,多说话没有好处。有的人说,别图今天嘴快,当心别人明天打你屁股。我想,整好风就不会有人来打屁股,整不好风,才有人来打屁股。”

    我在采访葛佩琦时,曾问他那“有的人”是谁?他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唉,记不起来了!”

    倒是有一个人的记忆力很不错,他差一点也被划为“右派”,喝够了历史的苦水。虽说事隔三十多年,他在他的长篇回忆录中,清楚地说出他在一九五七年头一回获知毛泽东要进行“战略反攻”的时间。

    他便是作家黄秋耘。

    记得,一九七八年夏天,我在北京的中华书局见到他。那时,他刚刚走出历史的阴影,穿一件白汗衫,摇着蒲扇,正在忙着修订大型古代汉语词典《辞源》。

    我问他一个有趣的问题:“向来只有春耘、夏耘,你怎么叫‘秋耘’?”

    他大笑着回答道:“我原先不是作家,而是职业军人。很晚,直到五十年代,我才开始创作。别人是在春天耘草,我却是在秋天——别人已经在那里收获,我才开始耘草,所以叫‘秋耘’,是起步很晚的意思。”

    那时,我没有注意他所说的“职业军人”是指什么。

    一九八四年底,我在北京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遇上了他,就跟他聊了起来。我这才知道,他是资历很深的中共党员,跟葛佩琦有点相似。

    他一九三五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中文系,积极参加了“一二,九运动”,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他跟葛佩琦一样,到八路军中工作,成了“职业军人”。他也和葛佩琦一样,从事地下工作。

    他告诉我,不久前,他写了关于在军队工作的回忆录。一出版,日本马上注意,日本报纸称之为“中共克格勃的第一部回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