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总共开了十三次。
已近尾声,中共中央统战部查对了重要民主人士名单,发觉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光明日报》总编辑储安平尚未发言。于是,中共中央统战部打电话给储安平,请他务必在六月一日所召开的座谈会上作一次发言。
储安平从命,在六月一日的座谈会上,作了颇为直率的发言。他是事先写好发言稿,照着稿子念的。那发言的题目就够惊人的:《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
《光明日报》那时是“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报”,社长为章伯钧,总编辑便是储安平。
储安平其实是在一九五七年四月一日才出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在他作那番发言时,他上任不过整整两个月。
储安平向来是一位“秀才”。他的笔杆子在中国颇有名气。正因为这样,《光明日报》社长章伯钧在向报社同仁介绍这位新总编时说:“他是一个作家”。①
纵观储安平走过的人生之路,是“作家、编辑、记者”之路。
储安平,一九零九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他比章伯钧、罗隆基小十几岁。他在上高中时就写小说,连载于上海很有影响的《申报》。他靠这笔稿费来到上海,考入光华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中央日报》当副刊编辑。
二十六岁的时候,他去英国留学,攻读政治学三年。一边求学,一边为《中央日报》做记者,以稿费维持生活。
回国后,他当编辑、教授。后来,又在中英文化协会当秘书。
储安平引起人们广泛注意,是在一九四六年,他创办了《观察》周刊。当时的储安平没有参加中国的任何党派。他声称《观察》杂志是“独立的、客观的、超党派的”。他虽然是这么声称的,但实际上带有明显的反蒋色彩,在国民党统治区产生广泛的影响,发行量居然上升到十万多份。储安平很得意地说:“本刊的经营足以为中国言论界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国民党政府理所当然讨嫌《观察》,由讨嫌进而恼怒,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查封了《观察》。
储安平明显地倒向中共。一九四九年九月,他到北平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
此后,他出任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新闻出版总署发行管理局副局长。
一九五一年,他结束了无党派人士的政治生涯,既加入了九三学社,又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
储安平作为民主人士,怎么会忽然在一九五七年的大鸣大放中,出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呢?
《光明日报》在当时虽说是一张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报,但是历任总编辑都是中共党员:第一任胡愈之,第二任邵宗汉,都是中共党员。
内中胡愈之,向来有着“党外布尔什维克”之称。他的公开身份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
中国民主同盟原本在香港创办过《光明报》。一九四九年春,中国民主同盟总部在北平筹备办一张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报纸,取名《光明日报》。胡愈之负责筹备工作,并出任第一任总编辑。创刊时,胡愈之请毛泽东为《光明日报》题词,毛泽东写了“团结起来,光明在望”。《光明日报》的发刊词《团结一致建设民主新中国》,便出自胡愈之的手笔。
胡愈之在一九八六年去世之后,这才公开了他的身份:“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后来,人们从他的自传中才得知,在一九二七年“四·一二”政变后,胡愈之便以“特科”成员的特殊身份,跟中共保持“单线联系”。单线联系者先是宣侠父,后来是严希纯,潘汉年。①
胡愈之于一九三三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