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费孝通成了一九五七年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名角儿。走笔行文至此,不可不向读者诸君介绍一下费孝通其人。

    他,一九一零年十一月二日出生于江苏吴江县同里镇,费家原本是当地大户,但如他所言:“我出生在地主家庭,但到我祖父时已家道中衰。”

    费孝通的父亲费朴安读过私塾,后来留学日本,接受了西方新思想,影响了他的子女。在辛亥革命之后,他曾出任吴江议会议长,成了当地的名流。

    费孝通的母亲杨纽兰,也受过良好的教育。杨家笃信基督教,她也是虔诚的基督徒。

    费朴安和杨纽兰婚后,生四子一女,这五个子女中四个成了名流:

    长子费振东的名字,可以从《新中国名人录》中查到。他生于一九零二年,卒于一九七五年。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加入过中国国民党,从事革命工作。后来流亡南洋。一九四九年九月,他作为华侨民主人士的代表,前来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此后,他留在北京,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委。

    长女费达生毕业于苏州洲墅关蚕业学校,曾赴日留学,成了养蚕专家。解放后,她担任江苏省丝绸工业局副局长、苏州丝绸工学院副院长。

    次子费青留学德国,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在法学界颇有声望。

    三子费霍是一位土木工程师。

    费孝通是最小的孩子。他以社会学家着称。其实,他原本应该是一位医生:一九二八年,他中学毕业之后,考入东吴大学医科,学了两年。

    改变了费孝通的志趣的,乃是女作家冰心的丈夫——吴文藻。那是一九三零年初秋,二十岁的费孝通来到北平,偶然见了比他大九岁的吴文藻,那时的吴文藻,虽然只有二十九岁,却已经出类拔萃,不仅有着教授头衔,而且是燕京大学社会系系主任。吴文藻向他“吹”起了当时尚属“新兴学科”的社会学,使他为之动心。本来要转学到北平协和医学院的他,居然改换门庭,投到吴文藻门下,成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里的学生。从此,他不再成为一名医生,而是成了中国的社会学家——他用社会学这把“解剖刀”,剖析着病中的中国。……

    进入燕京大学社会系时,费孝通写了这样的自白:“我过去的座右铭是‘洁身自好,于人有益’。生活告诉我,从现在起应该是:从认识中国,到改造中国。”

    寥寥数语,清楚表明了二十岁的费孝通的思想所发生的深刻转变。

    三年之后,费孝通在燕京大学社会系毕业,又过两年——九三五年,二十五岁的他在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这时的他,处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之际:刚刚成为硕士,他便迎来新婚之喜。新娘是比他低两级的同学王同惠,他俩志同道合。燕京大学校务长司徒雷登出席了俩人的婚礼。也就在这时,他考取留英博士研究生。

    从天而降的厄运,给了费孝通第一次沉重的打击:

    新婚之后,费孝通和妻子前往广西大瑶山进行调查,准备写一部关于中国瑶族社会的论着,万万想不到,王同惠竟在瑶山遇难!

    一位美国传教士,如此记述了这场灾难的经过:

    “瑶山的小路曲曲折折的难以辨认,费孝通未觉察到已走入歧途。他们没有想到再向前走会有什么危险。几个钟头过去了,他们既未看到什么人,也未遇到村庄。傍晚时走近一个似门的长竹篱笆,以为是到山民家了,遂急向前赶。那个似门的东西实际是捕虎的陷阱,当走在前边的费孝通踏上机关时,大量石头木块倾泻而下,他受了重伤;右腿几乎断了,左脚关节脱了臼。他被埋在石头下面。费夫人从丈夫身上搬开石块,但费孝通伤势甚重,难于移动。夜幕降临了,他们既无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