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刘恒让张释之补一个谒者的缺,也就是主管接引宾客的皇帝侍从,官阶六百石。
一天,张释之在早朝散了后磨叽着不肯走,不停地朝刘恒那里看,刘恒很精明,知道这小子想向自己表现表现,于是就让张释之发言,同时还特别要求张释之不要讲一大堆套话空话,要从实际出发来谈。
仔细分析刘恒所说的要求,这话刘邦跟叔孙通、陆贾这些儒生们说的很像,都很直接,不要花里胡哨之乎者也的那套没用的大道理,这也说明刘邦、刘恒父子俩都具有求实精神。当然,刘恒的态度还可以和他信奉黄老、杂用霸道的治国思想联系起来,他不喜欢听人讲三皇五帝尧舜禹那些久远、无用且虚假的事情。
总之,就是要让张释之就今天朝会上讨论的问题务实发言。张释之一看,十年啊,好不容易才换来一个发言的机会,于是搜肠刮肚,把能想到的主意都说了出来。他在刘恒面前滔滔不绝,从秦亡汉兴的历史经验讲起,深刻分析了文帝朝的时局,并大胆陈述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建议。
刘恒听后大喜,当即任命张释之做了谒者仆射,也就是谒者的头领,比原来袁盎建议的官职还大了许多,官阶比千石,每天在皇帝身边迎客送客,殷勤工作。
张释之的发迹告诉我们,不论是在官场还是职场,抓住机遇是第一位的,因为机遇并不是常常都有,张释之十年才等来一个……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耐心有准备的人。
发迹后的张释之有一次跟着刘恒去上林苑的老虎圈打猎,刘恒突然心血来潮,问上林尉在上林苑中都有哪些动物,各自数目多少,结果这位上林尉是干瞪眼,一个都答不上来。这时候上林尉身旁的一个虎圈管理员(虎圈啬夫)却插嘴进来,将刘恒问的问题一一解答,刘恒自然大喜,当即表示要让张释之把这个虎圈管理员越级升迁为上林令。
然而这位虎圈管理员“天上掉馅饼”的美梦却被铁面无私的张释之打破了。张释之听到命令后先沉思了一会儿来考虑对策,紧接着问刘恒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二人为人如何。
刘恒说:“这还用说,这俩人可都是老实厚道的长者啊。”
张释之一听皇帝上钩,赶忙接着说道:“陛下啊,您说得太对了,周勃、张相如都是特别厚道的人,可是这俩人语言组织能力都有问题,和眼前这位满嘴跑火车的虎圈管理员相比简直是差远了。
“想想亡秦当年,朝堂之上全是能说会道但没啥见识的小知识分子,成天拉帮结派,给别人上纲上线。这都是虚招子,跟治国没半点关系,反而使得皇帝听不到真正有意义的良策和对于政府过错的批评,以至于到了秦二世的时候,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朝纲败坏,因而天下大乱。
“您现在光是看这位虎圈管理员能说会道就超迁他,这一下恐怕天下人都会群起而效之,老百姓就会成天正事不干,全去练嘴皮子了吧。您的行为举止决定着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取向,还望陛下慎重。”
刘恒听完觉得张释之说得有理,于是作罢此事。不知道张释之说完话那位虎圈管理员有没有拿眼珠子猛瞪他,估计眼球都得瞪出血了吧。
汉初的时候,凡是在统治者面前批评秦朝的不是,只要你能说得条理清晰,就很有机会升官发财。因为在那样一个专制社会里,统治者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是否正确,只有政治立场正确,统治者的地位才不会被撼动。
张释之显然也深谙这条捷径,在返程途中对刘恒大讲秦朝的种种弊端。刘恒一高兴,回去就任命他做了公车司马令,这个官职主要是负责皇宫的夜间宿卫、整个司马门的安保工作以及地方贡品的接收。
然而上面的故事只能表现出张释之深厚的文法功底,只是他的发迹史,至于要说到黄老之术的刑名学,则与另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