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对恭王没有什么恶感,但也决不会有好感,凡是太监对“六爷”都有几分忌惮,因为恭王从不假此辈以词色。安德海的故事,虽已事隔多年,大家一谈起来却总是说:“如果不是六爷掌权,小安子那条小命不会送掉。”这个印象存在每一个太监心中,就不会有什么人肯在慈禧太后面前说恭王的好话了。
李莲英虽不说恭王的好话,却也没有说过他的坏话,这因为还碍着一位宠信始终不衰的大公主,犯不着得罪她。
也因为如此,他虽接受了孙毓汶的重托,却一直有些踌躇,不知道怎么进言,才能达成孙毓汶的希望而又不会招大公主的不满?如果是别人,他一定不肯管这件闲事,无奈“拿人的手软”,而这件事对孙毓汶的关系又太大。如果恭王复起,孙毓汶一定不能再值军机,说不定还会受到很严重的报复。所以无论如何非帮他这个忙不可。
盘算了一整天,决定在传晚膳以后进言。向例传晚膳在下午四点钟,伺候完了,天还未黑,慈禧太后总爱在这时候喝着茶问问外事,而也总是他一个人侍奉在旁边的次数居多。
有什么机密的话,只有在这时候回奏最适宜。
“外面,”慈禧太后常是这样开头,“有什么新闻?”
“都在说,跟法国鬼子谈和,快谈成了。”
“噢!”就这一句话,立刻引起慈禧太后的关怀,“凭什么呢?谁说快谈成了?怎么我倒不知道?”
“其实也是瞎猜,作不得准。”李莲英说,“奴才不大相信外面的看法。”
“外面是这么个说法儿?”慈禧太后不屑地,“必是可笑的话!”
她已经自问自答了,李莲英就必得编一套“可笑的话”,才能迎合她的心意,“可不是可笑的话,”他说,“老佛爷的万寿吉日快到了,今年不比去年,五十大庆,更不比往年的整寿,就该象刘铭传那样,好好儿打个胜仗,给老佛爷庆寿才是。偏有人胡猜,说万寿快到了,马马虎虎和了吧!这不可笑?”
“哼!”慈禧太后也不追问是谁在“胡猜”?因为既然可笑,就无须再问。
“另外有个说法,就可怪了。”李莲英微皱着眉,自语似的,“一定靠不祝还是别让老佛爷心烦吧!”
越是这样做作,越惹慈禧太后疑心,“说嘛!”她微感不耐地,“靠得住,靠不住,我知道。”
“外面在说,六爷又要出来替老佛爷办事了……。”
“什么?”慈禧太后大为诧异,怕是自己听错了,所以心急地打断,“说六爷出来替我办事?”
“是!”李莲英清清楚楚地答了一个字。
“这是没影儿的事!我跟谁说过?”慈禧太后觉得离奇得好笑,“我连这个念头都没有起过。造谣生事到这个样子,真正少有出见。”
“是!”李莲英放低了声音说,“奇怪就在这儿。照他们的那个说法,倒还是有枝有叶儿的,满象那回事。外面说的是,这一次老佛爷准六爷进宫来叩头拜寿,少不得要赏个差使,就不是管总理衙门,也得让他看看北洋来的电报。那时候,六爷就要劝老佛爷跟法国谈和了。”
“哼!”慈禧太后冷笑,“且不说我没有让他办洋务的打算,就有这个打算,也是我拿主意。他劝也是白劝。”
“原是这话!外面那班没知识的人,可就不是这么说了。”
“怎么说?还能说他敢跟我争不成?”
李莲英不答。意思是正有此话,不敢明说,怕惹她生气。
如果慈禧太后真的生气,有个明确的表示,决不会再用恭王!李莲英帮到了忙,也就不会再往下说。无奈慈禧太后忽然又谅解了,“这都是那班人吃饱了撑得慌,没话找话。”她说,“其实六爷不是那样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