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太了解他了。
“那汪广洋怎么样?”朱元璋继续问道。
“此人比杨宪还不如,他的才气不能统领群臣。做个中书省参政已足矣。”
“那胡惟庸呢?”
“此人有相才,但气量不足为相。遇事睚眦必报,一旦为相,必打压异己。”
“难道他们都不行吗?”朱元璋愤愤道。
“皇上,臣以为现如今有李相国坐镇中书省已经足够了。皇上大可不必为此心烦。”刘伯温明白,李善长如今已统揽朝政,谁出任另一个丞相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皇上想靠增加一个丞相职位来牵制李善长,只怕是徒劳无益。
朱元璋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早有废李善长之心,只是时机还未成熟。李善长位居六公之首,一旦动了他,只怕那些开国功勋会人人自危。
“伯温啊,过几日咱将要去汴梁犒赏诸将士,你和李相国一起主政。这个你就不要再推辞了。”朱元璋还是不想放过刘伯温。刘伯温只好答应。
在李善长、刘伯温主事期间,有一日,刘伯温查出中书省都事李彬贪污公款。其实李善长早知道此事,只是李彬是勋旧,李善长一直帮其掩盖,没有说出。
李善长向刘伯温道:“此事就请先放一放,等皇上回来再说。”李善长相信,皇上不会因为李彬贪污些银子就把他怎么样。
可没想到刘伯温坚决不同意,他问李善长:“相国大人,您还记得宋朝是怎么灭亡的吗?皆因其法纪松弛,以致丢了天下。难道您想让我们重蹈覆辙吗?”李善长哑口无言。
刘伯温认为应斩了李彬,以肃纪纲。他奏请皇上后得到许可,便立即斩了李彬,一时朝臣无不震惊。
刘伯温明白,这次他算彻底得罪了李善长,恐怕朝中再无自己安身之地。果然,此后李善长多次进言中伤刘伯温。
不久,刘伯温青田老家的妻子病逝,刘伯温想,自己告归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去见皇上。
“伯温啊,你的事我都知道了,需要多少时间来处理家事呀?”还没等刘伯温说话,朱元璋先道。
“皇上,连日来臣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想请皇上恩准臣告老还乡过几天太平日子,也好陪陪那死去的老伴。”刘伯温恳求道。
朱元璋不觉一阵心酸,自己的确对不住刘伯温,天子脚下竟然不能给他太平的日子。“也好,回去歇歇也好,咱知道这段时间你日子不太平静。但伯温呀,咱大明江山还需要你这种人才,希望咱有需要的时候,你还能出山相助。相信那时咱能让你好好施展你的才能。”
刘伯温叩头谢恩。他自己也不能肯定这一走还会不会再回来。他是不想回来,大明朝虽然打下了江山,却仍留下一大堆问题没解决。希望皇上经过这几年的历练,能去除作战时的勇猛而多些驭臣之策。
“皇上,臣要走了,但还有几句话要说。你如今已得了天下,需知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你的,也不是淮西子弟的。你可以靠淮西子弟打天下,但你不可以只凭淮西子弟治天下啊。”
“咱早等你这番话了,咱懂。那些骁勇悍将,他们战时功劳有多大,他们如今威胁就有多大。看看今天的满朝文武,尽是些淮西人。他们还说你是什么浙东党,真是无中生有!”朱元璋说到此处,气得瞪大了双眼。
“多谢皇上圣断!”刘伯温感激地说道。
“其实咱真的不想放你走,咱还准备好好用你这个浙东人呢。”朱元璋依依不舍道。
回来后,刘伯温与长子刘琏说道:“赶快收拾东西,明天一早就悄悄地走。”
“父亲,皇上不是已经同意我们回青田老家了吗?为什么还要悄悄地走呢?”刘琏问道。
“皇上答应放我们回去,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