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满(?—前922),周昭王之子。穆王时,王道衰弱,他西征犬戎,东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
传说穆王好游,为历史上著名旅行家。造父曾为其御车,驾8匹骏马,西游天下。《穆天子传》记载,此次西巡,途经现在的河南、山西、内蒙、甘肃、新疆,远至西亚。在西王母之邦,受到西王母的隆重接待。西王母在瑶池为穆王设宴,饮酒吟诗,畅颂友谊。
姬满病卒于祗宫,庙号为穆王。
赏析
周穆王是西周中期的君主,以酷好远游著称。《左传》称:“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昭公十二年》)《史记·秦本纪》也说:“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这首《东夏歌》正是西游时所作。《穆天子传》卷三云:“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将复而野。’天子遂驱车升于弇山。乃纪其迹于弇山之石”云云。关于西王母,又见于《尔雅》、《列子》、《山海经》诸先秦古籍。虽传闻异辞,但并非茫无依据之作。西王母当是华夏西陲一个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的部族的名称。其首领亦叫西王母。地域约在今新疆一带。周穆王与西王母的对诗,反映了两个古老民族的友好交往,弥足珍视。
《东夏歌》又名《穆王答西王母谣》。夏,指中国。《说文》:“夏,中国之人也。”位于西王母国之东,故曰东夏。从语气上看,它是一首临别的离歌。头两句就说自己要回到东土去处理政务。“和治诸夏”,是安定华夏部族的矛盾之意。它与《史记》所说平救徐偃王之乱也正相吻合。“万民平均”,意同天下太平。《乐记》有“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语。“吾顾见汝”,“顾”,返回。这两句是说:“等到天下太平了,我再回来看你。”那么,多久才能重见呢?他的预计是:“比及三年,将复而野。”也就是说等到过了三年,我将再度到你(而)的原野来造访。“三年”,是古代施政的一个阶段,所谓大比之年,要对政绩的优劣进行考核。《论语》也有“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说法。看来,这位穆天子对治理天下颇为自信。他准备用三年时间整顿好东夏的政治,然后再重续旧游。
这首诗语言质朴,口气坚定,颇有含纳四海的气势。然而,从“吾顾见汝”、“将复而野”诸句玩味,不是也流露出对西王母斯人、斯地的依恋之情吗?重温这首诗歌,我们有理由为存在于两个古老民族之间的友谊感到自豪,而不止是发发怀古之幽思而已。
注释
①徂:往。
②□员閟寒:《文选·谢惠连雪赋》注作“员閟寒”上无缺文。员:幅员,指周围的地区。閟寒:为严寒所封闭。
③帝收九行:天帝断绝了所有的道路。收:取消。行:道路。
④百辟:百官。冢卿:上卿。
⑤皇:正,指治理。
⑥有皎者鵅:有一种白色的鵅鸟。
赏析
这首有名的黄竹哀辞,记述了周穆王在风雪征途中产生的忧深念远的联翩之思绪。《穆天子传》云:“至于黄竹,天子乃休。日中大寒,北风雨雪。天子作诗‘我徂黄竹’三章以哀民”云云。可说是一篇具有深沉的忧患之思的作品。诗分三章。前两章是以重章迭句的形式,回环复沓地倾泄自己的忧思。大意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