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人马一路向西转移,挨饿受冻,朝不保夕,最终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康居国“去长安万二千里”,跟当时的大月氏属于同种,在汉朝时国势称得上是相当强盛,拥有现在新疆北境以及中亚部分地区。因为耐受不住长期的奔波迁徙,在此落定不久,就已经有相当多的匈奴人在康居定居。最初落定之时,匈奴人饱受当地人的欺凌,并且康居国也经常以各种理由对这个狼性的民族进行肆意欺辱。单于自然不甘,为了保护匈奴百姓,决定开始使用天脐,不得已之下只能以暴制暴。不久之后,康居被天脐所迫,不得不南迁到索格狄亚那地区,也正是这个原因,以后的汉文史料中往往将康居、粟特并称,并说康国为“康居之后”。这一时期,康居国北部的领土大为缩小,锡尔河以北地区被西迁的匈奴人占据。
匈奴的野心,最初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百姓不受欺凌而起。可长久的安定繁荣让这个野性的民族无法甘受寂寞,于是他们决定继续扩张,而这时他们的行径、他们的野心,已然不再是保护自己的百姓,而是纯粹的扩张、侵略。
而之前的一切,似乎都在储蓄着力量。
公元290年前后,乐于远征的匈奴出现在了顿河以东、里海以北的阿兰。这时匈奴的爪牙已经极其尖利。当时的阿兰国虽然也称得上是强国,但经过顿河沿岸的一次大战,他们算是见识了匈奴这个民族的剽悍与凶猛,此战的结果是阿兰王被杀,阿兰所剩的余下战士全部臣服于匈奴,在这匹饿狼磨砺了尖牙利爪的同时,又进一步补充了匈奴的力量。这也是匈奴正式在西方世界里的第一次露面。第一次露面就伴随着一个强大国家的灭亡,不可不让人心惊胆战。
凭借着在阿兰国的休整和补给,匈奴彻底恢复了元气。掠夺、贪婪的本性让他们对顿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渡过了顿河,向东哥特人发动了进攻,东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经过奋战,依然惨败,一部分东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窜,逃到了西哥特人那里,匈奴尾随其后,追击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经今天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摆下军阵,准备迎击匈奴,而匈奴人则趁夜晚偷偷从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袭西哥特人军阵背后,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后经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东、西哥特人才得以渡过多瑙河,进入到罗马帝国避难。此后,由于罗马帝国对哥特人残酷的压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罗马帝国皇帝瓦连斯亲征哥特人,结果被哥特人杀死,帝国遭受到沉重打击。而此时的匈奴,由于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暂时稳定了下来。
在打败哥特人并且占据了南俄罗斯草原之后,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在这期间也开始急剧增加。同时,小部分的匈奴骑兵仍然在骚扰临国:一股匈奴骑兵渡过了多瑙河,与哥特人一起骚扰罗马帝国;另一股匈奴人,于公元384年进攻美索不达米亚,攻占了爱德沙城;还有一股匈奴人于396年,侵入了萨珊波斯帝国。整体而言,匈奴人在这段时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罗斯草原休整为主,为下一步的大规模入侵积蓄力量。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而此时的匈奴正处于乌尔丁大单于的统治。乌尔丁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总督说过,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他都能征服。公元400年,匈奴在乌尔丁大单于领导下,又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了整个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罗马腹地进军。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西罗马帝国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