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曹操忙着挂羊头卖狗肉,河北的袁绍也没偷懒:公元198年(建安三年)最强悍的对手公孙瓒完蛋了,远在辽东的公孙康看着也挺顺从,暂时可以不用考虑,张燕的黑山贼和阎柔的少数民族联军也掀不起多大风浪……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尽数收入囊中,河北、山西、山东都姓了袁,对中原形成压顶之势。

    袁绍和曹操,这对小时候的伙伴,长大了的同志,终于从并肩作战的盟友变成了争夺天下霸权的最大对手。一场决定北方命运的大战由此拉开序幕。

    关于官渡之战前后的历史,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那不是本书的重点。值得一提的是,官渡对峙期间,曹操手下的很多官员觉得自己的主子干不过袁绍,于是暗中给袁绍写信,给自己留条后路;与此同时,也有人在给曹操写信,此人就是举兵讨伐过公孙瓒、在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中有着极高威望的阎柔。

    阎柔为什么要给曹操写信呢,还得先从公孙瓒败亡之后的幽州形势说起:

    刘虞死后,公孙瓒成了幽州的主人,并凭借强大的武力跟袁绍干仗。可公孙瓒的统治并不稳固,他活着的时候,反对他的人就一大把——少数民族痛恨他,因为他打仗太狠,不守信用,还杀了大好人刘虞;幽州士绅也不喜欢他,因为他不懂治理,只会破坏,估计也不怎么善待读书人;老百姓更不喜欢他,成天抓壮丁,把幽州境内搞得乌烟瘴气。

    公孙瓒被干掉了,可幽州太平了吗?没有。

    公孙瓒在的时候,还能以武力弹压一切,他一死,幽州就成了无主之地——辽东依旧是公孙康的地盘,公孙瓒的右北平太守也由鲜于辅接任,刘虞的儿子刘和、“大侠”阎柔控制着幽州北部的大片地区。袁绍虽然在名义上接管了幽州,还派了次子袁熙当刺史,可袁熙估计也就能管住几个比较大的城市而已。上面提到的这些人,连公孙瓒都敢打,何况一个袁熙?所以,袁绍在幽州的统治很不稳固。

    很多人不看好曹操,可那些摸爬滚打在北方边境的头领们不这么看。袁绍是什么人?四世三公,也就是四世三公而已。家底是会吃光的,想要在乱世立足,靠得是自己的本事。袁绍有什么本事?基本上没有。

    答案很清楚,判断很容易。

    所以,阎柔在曹操最艰难的时候,送去了精神上的支持和表示愿意归附的意愿。

    这对曹操打赢这场仗有用吗?基本没什么用。阎柔是不会公开反叛袁绍的,除非他是傻子。但他这一手,叫做长线投资。袁绍打赢了,对他没有损失,也没有好处,他原本就“臣服于”袁绍;要是万一曹操打赢了,那他这一手可就会大大发挥作用了。事实证明,阎柔的眼光很准。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破袁绍于官渡;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曹操于仓亭再败袁绍;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病逝;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曹操占领邺郡,控制冀州大部;

    袁绍剩下的那些儿子、外甥,基本没有多大战斗力。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正月,曹军斩袁绍长子袁谭于南皮,张辽率军击败公孙度委派的营州刺史柳毅,夺回了公孙氏控制的山东半岛登莱地区。冀州、青州平定了,接下来是并州、幽州。

    没过多久,黑山贼首领张燕就带着一大群手下前来投奔,把从太行山到五台山的一路险要都送给了曹操。然后是袁绍的外甥高干投降,被任命为并州刺史。不过高干投降后不久又反叛了,被曹军一通猛打后,本想投奔匈奴,一看路被堵死了,只好南下投奔刘表,在路上被人干掉。河北守不住了,幽州也没有根基,袁熙和袁尚只好继续往北,准备投奔乌桓,连老婆都丢给了好色不逊乃父的曹丕。

    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