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旧臣僚窦轨等人的导引下,迅速跃马到了宫门。李建成翻身下马。环顾四周,果然宫殿巍峨,气派非凡。大兴宫内共有十六座大殿,最主要的四座大殿为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和延嘉殿,均建在承天门至玄武门的中轴线上。太极殿北是两仪殿,为“内朝”,只有少数有资格作决策的亲信大臣才能进出参与。心潮起伏的李建成压抑着内心的狂跳,脸上毫无兴奋之色。他面若静水地对身边的刘文静道:“速派兵护卫宫殿。并请大将军速速到此,共见代王。”
刘文静回马,一边令传兵报大将军,一边指挥众亲兵在宫殿四周护卫。不一会,见李世民率军呼啸而来。李世民见大哥在此,立刻翻身下马,扬声大呼:“大哥,何不进宫?!”
李建成道:“二弟不可造次!须等大将军到来,再进不迟。”
“何必等他,但进无妨。”李世民说完就抬步上台阶。
刘文静连忙上前拦道:“二郎,万万不可。大将军有令:惊扰皇室者,斩!——”
李世民一愣,方才收步。李建成微笑着对二郎道:“想必大将军正飞马赶来。我们不妨稍等片刻。”
果然如李建成所言,不一会,便看见在红白相间的幡旗下,亲兵们拱卫着李渊相拥而来。红光满面的李渊精神焕发地下马,笑容可掬地道:“啊!大郎、二郎,你们——都到了?”
李建成、李世民连忙恭身行礼。李渊对他们没擅进宫殿感到明显的满意。随后而来的裴寂、唐俭、刘政会等人也相继上前,与大郎、二郎和刘司马打招呼。
“好!诸位,与我同进宫殿,拥立代王为君。开创一个新时代!——”豪情万丈的李渊率大郎、二郎和众文武干将一行,步入大兴宫殿。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得很缓慢。李建成、李世民、裴寂、刘文静等人似乎感到历史的脚步在移动。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正在改变历史的进程!
大兴宫,殿门大开。代王和那些官属们不知何处。李渊正与众人犹豫间,忽然听到殿后声音响起:“大胆李渊,欲造反不成?!”
李渊举目一看,原是代王殿前书记官封伦,字德彝,观州蓨人。其父乃隋通州刺史。伦少时,其舅卢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封德彝是一个极识时务的人,他知道隋朝大势已去因而对李渊极为友善。
“不敢!我义军起兵,只是立代王为君,尊隋室,安天下而已!”李渊连忙施礼。封德彝看了众人一眼,从殿台走了下来。对李渊道:“诸位若真心迎立代王,我愿劝说代王。”
李渊诚恳地道:“我们确是真心迎立代王。此心可鉴天日!”
“我们都是隋臣,岂有不尊隋之理?!”裴寂连忙表白:“代王现在何处?请带我们一同拜见代王,共拥代王为君。与你同享拥戴之功,岂不快哉?!”
“代王居东宫。我们一同劝进。”封德彝边说边带着李渊等人步行东宫。
李建成耽心阴世师、卫文升等兵将阻碍。回身对李世民道:“你带兵护卫东宫,如有阻碍者,擒杀之!”
李世民会意,立即布置下去。
封德彝带着李渊进入东宫,却不见任何兵将护卫代王。原来,阴世师、卫文升等耽心李渊义军一旦拥立代王为君,那对他们这些抵拒义军的官属,必不相容。更何况阴世师、卫文升等将还挖掘李渊祖坟。因此,长安城破,阴世师、卫文升等将知大事不妙,早逃避之。
东宫大门敞开。代王一人孤寂惶恐地坐在雕花太师椅子上,心神不宁地喝茶。封德彝、李渊、李建成、裴寂等人上前,叩头,拜请:“臣等忠心拥立代王为君。”
代王惊慌:“不可不可!父皇尚在。本王不作此等天下耻笑之事!”
封德彝意味深长地道:“代王,当今之事,国乱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