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什么巴菲特会把自己的巨额资产无偿地捐献出来?

    最初,我选择了经济学专业,感觉自己好像成了忧国忧民的志士,听起来这只是唱高调。即使以后这不是被大众认可的事实,但在当时来讲这一说法也不会太离谱。与其他专业相比,经济学需要冷静透彻的头脑,远非下决心就可以学好,因为经济学不是学出来的学问。说实话,我们现在所学的经济学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虽然经济学者声称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但事实上,在经济学领域里很难体会到热情的感觉。

    如果考察一下经济人的面貌,就能理解为什么经济学会给我们如此冷漠的感觉——经济人能完全摆脱人类的喜欢、厌恶、高兴、悲伤等情绪。经济人唯一关心的是物质,它唯有以物质为动机才能发展起来,整个世界全是这样的经济人,那么经济学带给人们冷漠的感觉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经济人最重要的特征是在物质方面有无穷无尽的欲望。美味的饮食、漂亮的衣服、舒适的房子,以及快乐的假期,经济人的欲望永无止境。仅仅单纯地拥有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经济人是不会感到满足的。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视不足为美,其对立面的极端就是经济人。

    抑制经济人无尽欲望的手段是,把经济资源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因为这样,经济人会时刻感到不足,它会时刻把“再多点”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在这种情况下,它才能发挥出“经济学”坚强的意志。所谓经济学的意志,就是努力地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欲望。

    要想通过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欲望,就必须有效地使用资源,而为了有效地使用资源,就必须学会判断和行动。因此,理性是经济人必须具备的核心条件。以经济人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也就自然会假定经济人是理性的。

    在书店任意翻开一本经济学教材的第一章,就可以看到关于人类理性的详细论述。经济学直接把基础根植于人类的理性中,而它并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如果是理性的人类,采取这样的行动,结果就会在经济中出现这样的现象。”这只不过是有假设条件的预测罢了。

    下面一段内容摘录自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描述了经济学教材中典型的“经济人”,非常有意思:

    “看经济学教材可以发现,经济人会像爱因斯坦一样思考,且具有相当于IBM电脑的记忆容量,以及同甘地一样强大的意志力。”

    看完这段文字就知道,经济学所描述的人类理性有多么极端。

    经济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所有行动的根源都是利己主义。这里所说的利己主义,不仅仅指我们所谓的“自私”。“自私”含有一层否定的意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全然不顾别人的利益。经济人的利己主义,指的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关于人类利己主义的描述:

    “我们之所以有吃的东西并不是因为精肉店、酿酒厂以及面包房的主人大发慈悲,而是因为他们在乎自已的利润。我们不关注他们的人性,只关注他们的利己主义。我们不强调这是我们需要的,而强调这是他们的利益。”

    按照亚当·斯密所说,我们做事情的原动力就是利己主义。严格来讲,他所说的“利己主义”就是持有优先考虑自己利益的态度,或者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只考虑自己利润的意思。因此,按照他的说法,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就是那些无商业道德者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去生产一些不合法食品或者其他物品的动机。

    在所有学科中,“人类到底是什么样的动物”这样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类是理性地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动物。话又说回来,假设理性的、利己的经济人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