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在指挥部里看到部队伤亡这么惨重,心急如焚。自反“围剿”战争以来,他还是头一回这么熊。
聂荣臻说:“不能再打了,赶快撤退。”随即,命令红九军团第十四师长作掩护,让退下来的红一、二师向西南方向转移。
突围中,在通过敌毛炳文第八师阵地时,发生了险情。敌一个营突然冲到了林彪指挥部跟前,整个指挥部受到了威胁,殿后的第二师也有被敌切断在隘路口突出不来的危险。
千钧一发。林彪急了,霍地拔出了勃朗宁手枪。聂荣臻大声吼道:“凡有战斗力的,不管是炊事员、饲养员,全部上去!”他也拔出了手枪。
林彪又气又急地骂骂咧咧:“这打的什么鸟仗!”他命令身边的参谋:“往下传,让二师四团赶紧上来!”
林彪、聂荣臻身边只有一个警卫排,排长叫刘辉山,江西永丰人,解放后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辉山的警卫排真能打,在这节骨眼上,硬是把一个营的敌人堵住了,没让敌军抄了林彪的指挥部。
第四团第一营首先赶到,一个冲锋,化险为夷。
这次战斗,给林彪留下了极深的印象。1950年,他在《悼左权同志》一文中谈到:
11月22日,林彪、聂荣臻向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作了长达万言的《一军团云盖山、大雄关、沙岗上等地附近战斗经过详报》,列举了一大堆失误:自军团直接以号音催五团速攻后,五团曾两度夺取3575高地之一部,但其第一梯队在击退敌人夺取阵地后,未能继续前进,以白刃拼搏与火力战斗追随败退之敌;其第二梯队也未同第一梯队跟进扩张战果。在冲锋时及击退敌人而占领其阵地后和在敌反冲锋到来时,均未发扬火力。指挥员忘记了运用机关枪,没有指示机关枪的射击目标及阵地机枪在战斗中随便摆在阵地上无人过问,枪口有的还朝着后方(二师)。全师机枪只两枝枪带了水,其余均未带水。在阵地上临时派人去山下打水,但哪里有水呢?这就让咱部队对随时准备战斗的指示是不充分的,对火力的运用是不注意的。战斗中火力与运动的配合是差到惊人的程度。
一遇到敌人较强的火力抵抗时,或较有火力的阻拦时,就在敌前停止起来了,也不发扬火力,也不跃进,大家挤在一堆,让敌人最有效的火力射击和遭受敌人的手榴弹的掷,炸死炸伤枕藉。等到敌人的反冲锋到来,敌人走近我们人堆的附近,以集束的炸弹投入我们的人丛间,一个炸弹就能炸着我们几个人。我们当敌接近前,既不知以火力压制敌人。当真接近时,又不以刺刀手榴弹进行肉搏的战斗,乘胜猛追过去。反在这时无组织地溃退下来,并且把机关枪也失了。在这战况的过程中,师团虽命令冲锋前进,但部队并未前进冲锋。这方面固然因为干部伤亡,部队无人指挥。证明我们的部队的顽强性是不够的,指挥员对部队的掌握是很差的,战斗中的绝对服从指挥的纪律也是不够的。
战斗时关于伙食担于及卫生队的指挥很差,很多的部队整日未得到饭吃。伙食担子找不着队伍,卫生队把收容所设在敌人附近,致使撤退时伤兵抬不出来。
这一次战斗前大疲劳和临时仓促出战及连上人数不充实。18号,一军团奉命至演口演源经神岗以西之内外演溪大山到党口杨场之线待机,但因山大路弯,整整走了一天。到19号晨出发作战时,先头部队自宿营地出发,而后面部队则才由大山上下来。这些部队便有一天一夜未寝未食,18号又马上接着出发作战,故部队疲劳达于极点。在战斗中动作之迅速与猛烈远不及过去战斗。
连上原来人数不充实,故战斗中表现缺乏强大之突击力与持续力。一个连用上去均区区只有二三十人,力量是非常单薄,稍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