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他点了点头。几句话下来,我们马上就聊了起来。他叫刘靓,比我大两岁,江西人,是这儿的采访部主任。刘靓翻了翻我的作品说:你的文笔不错呀,也发了不少文章,凭你的条件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我赶紧告诉他说:我没有上过大学,没有文凭。刘靓挠了挠头皮说:搞文字工作的,应有悟性,与文凭没有多大的关系。他的这句话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接着他悄悄地告诉我说:我看你这人好实在。我们的社长是部队出来的,也在部队做过宣传工作。你到时可如实把你的情况告诉他。接着,他又提醒我在面试时什么样的话该说,什么样的话不该说。
等那些大学生面试完后,我在刘靓的带领下走进了社长办。社长姓张,三十五六岁,戴着一副金边近视眼镜,显得文质彬彬。一听口音,我就知道他是湖南人。他得知我的经历后,马上就显出很欣赏的样子。在看完我的简历和资料后,他说道:我们这儿都要求应聘者是本科生,但你的情况特殊。我也是从部队出来的,当兵的人都能吃苦耐劳。这样吧,我就破格录用你吧,试用期3个月,每月底薪600元,以后视成绩再加。明天就可以上班了。
我一听这么快就被录取了,很高兴。尽管我在应聘时经常碰到一些不很正规的报社,有私人办的,有与人合作的,有的是打着报社的牌子实际上是拉广告的,名义上是记者,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拉广告的广告员。有的不但要交纳一定数量的定金,还常拖欠工资。当时像那样的小报在羊城有好几十家。我还曾经受过一次骗。这家报纸虽然我也是此时才听说过,但看到他们的办公条件还可以,起码也是在省级的科研大院里面,我刚才也从采访部主任刘靓那儿了解了不少情况,看来不会是那种骗人的小报。我很高兴,不仅是因为我这个当时连表都没填的人现在终于成为3名录取者之一,而且这次终于能圆我的记者梦了。
当时报社还没有什么记者证,采访时就开介绍信。报社给每人都印制了名片。当我拿到两盒名片时,捧着名片仔细地端详了半天,在我名字后面的那记者编辑几个字,更是令我备感温馨,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我,这回我真地成为了一名记者。记得当兵前,我最大的奢望是能进入县文化馆搞专业创作,进入县报社做一名记者。现在,我终于成为了一名记者,尽管这家报纸名不经传,但好歹也算是一家省级报纸,这样说来,比起我家乡的那县报不知好多少了。
刚开始时,社长只是让我写新闻,抓好的社会新闻。我也一连发表了好几篇稿子。尽管在试用期间,社长许诺每月只有600元工资,其他的什么补贴都没有,但我每天干得十分起劲,每天都赶到报社报到。当时与我同进报社的除了一位一周后就自行离开的大学生外,还有一个叫闵红松的小伙子。我们在刘靓的带领下除了采访就是编稿。与我们一个办公室的还有一位叫张艳的高个子姑娘,她来自大西北,毕业于兰州大学外语系,白肤白皙,身材高挑,长得很漂亮,是块做演员的好料子。本来她可以找到份好的工作,但她也像我一样,爱好文学,总想圆记者作家梦,就屈就进入了这家报社。她的工作主要是编稿和画版式。
可是,我高兴得太早了。后面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很快就粉碎了我的第一次记者梦。
我从建筑工地挣来的那笔血汗钱很快就没有了,但我想到只要能挨到月底就有工资了。为了节约钱,我从不敢跟同事们一起去吃什么盒饭,中午不是啃一两个馒头,就是买个面包凑合一餐,到了晚上就回到出租房里煮面吃。好不容熬到月底,到了发工资的日子,谁知报社却说由于效益不好,发不出工资了;这还不算,那个张社长还要求我们从现在起不要写新闻稿子,称那种鸡毛蒜皮的社会新闻根本下不出蛋,赚不来一分钱,还得白占版面,一再要求我们出去拉广告,特别是医药和保健方面的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