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任正非,可能还包括他那一代下海经商、办企业的很多人,一定有过这样的思考:为什么不把市场作为自己的领地!它很可能是最客观评价自己的东西!不是上级领导,不是同事,不是同行,也不是员工,不是家人和亲朋好友……市场有一种客观性,以市场为检验的企业行为,也需要一种客观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和主观愿望为转移的。

    在20世界90年代前期,任正非一度在讲话中打过“民族牌”。我加入华为的时候,公司当时的口号是:“从来就没有神仙皇帝,中国要自强,唯有靠自己。”

    “外国企业到中国是赚钱来的,他们不肯把关键技术交给中国人……他们转让技术的手段,都是希望过几年你还要再引进,然后引进引进再引进,最终不能自立。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丢光了,哪一样技术真正掌握了?”这是1995年12月26日任正非在华为市场部整训工作会议上的一个讲话中说的。现在他应该不会这样说了,否则,华为进入海外那么多的市场是不是也都要交出技术呢?其实,这句话对企业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哪家企业不是为了赚钱?哪家企业会随便出让自己的技术?卖给你产品非得要告诉你产品是怎么制造的吗?没有这个道理。任正非对此恐怕心知肚明。我觉得任正非的这段话,可以理解为对政策制定部门的一个“申诉”或“呼吁”—当然真正的申诉是不可能的—呼吁让市场去选择而不是让“政策”去规定。

    那时的华为还很小,知名度还谈不上,而且是民营企业,政策的光芒自然照不到它的身上,无背景的任正非寻求的显然是一种“客观的东西”。想来他本人也不相信非客观的东西,果然,话音未落他的眼光就转向了海外。正是从1996年起,华为开始了与海外联系。最早是和一些东欧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外交部官员建立联系,邀请他们访问华为,再请他们与其国内的电信部门取得联系。我在那个时候曾为很多来公司访问的外国元首、总理、部长们拍过很多照片,每次拍完都要做一本照相簿送给他们,以至于很多同事都以为我是搞摄影的。而那一年秋季,华为参加世界电信展的口号就变成了“与世界同步,与潮流同步”。在我的记忆里,从此以后华为就没有打过“民族牌”。市场,唯有市场,才是最终的检验。任正非对此深信不疑。

    “狭路相逢勇者胜”,任正非通过“窄化”华为的生存空间—“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而使自己处于无保护性的市场环境之中,反而让他获得了极大的生存勇气。市场!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市场!这是身为企业家的终极命运之地。

    尽管市场是最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的场地,但敢于把“市场”作为自己的“领地”,需要气魄和胆识。对于华为来说,“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这一思想引发了华为最核心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满足客户需求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这个表述在《华为基本法》颁布的时候还没有出现,然而这种表述就是“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的逻辑同义词。

    所以我们说,即使在起草《华为基本法》的时候,任正非是灵光一闪想到市场,尽管那时他对把市场当做自己的领地的内涵的理解也是朦朦胧胧的,我们还是要对他伸出大拇指:高,实在是高!如果我们之中有人愿意扪心自问的话,绝大部分的人会发现自己其实从来没有对“市场”当真过。那不过是谋生的手段,是虚情假意的舞台,是巨大的无底洞,是反反复复的谜……其实直到现在要认真搞清楚“市场”这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也非易事,它比传说中的江湖复杂,比政坛复杂,比情场复杂……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任正非把市场当做自己的领地的想法,不能不由衷地表示赞叹。有打油诗为证:比大海更广阔的是蓝天,比蓝天更广阔的是人心,比人心更广阔的是—市场。在商业社会,每一个人的心灵都面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