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乌有翻开结城给他的那本书。虽然不知道结城要他看这本书的原因,可神父给出的谜团、和音馆的设计风格、和音的四幅画作都与立体主义有关,而本次谋杀案和立体主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一想,加上书也不厚,乌有就翻看起来。

    库尔特·亨利希,一九〇二生于德国,是美术评论家,一九三八年前往美国,本书是其移居美国之后在一九五七年完成的作品,距今已经有三十年,日文译本出现在一九七〇年,由美准堂这一与美术相关的出版社出版发行。从发行年份来看,该书可能有追悼作者之意。其中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

    按照一般惯例,本书首先要介绍立体主义的形成。一九〇七年,帕布洛·毕加索开始创作《亚威农少女》,乔治·布拉克对其创作手法很感兴趣,两人一起交流立体主义的技法与理念,共同创造了立体主义。尽管在创始初期他们是合作伙伴,可二人天资不同,在创作上存在着巨大区别。毕加索喜欢采用《亚威农少女》这样直观的风格;布拉克更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倾向于使用分解和重组,并将其作为理念与技法最终确立下来。在立体主义成熟时期,毕加索的作品色彩丰富,分解局限于局部;布拉克的作品色彩单一,严谨而简洁。不久,立体主义开始丧失其前卫性。毕加索开始根据自己的灵感创作超现实主义作品;布拉克终生致力于立体主义的研究,技法日臻完善与纯熟。若将两人进行分类,毕加索无疑属于天才,而布拉克则属于画匠。

    立体主义的另一位著名画家是胡安·格里斯,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与立体主义最为相近。反过来说,也就是他的创作未能脱离教条主义,作品比较僵化。(乌有看了看旁边的彩色版画插图,也同意这一观点。)事实上,立体主义运动中的教条主义,成为追随者们最好的学习模板,也就是说起到了广而告之的作用,功不可没。

    一般来说,立体主义的作品在独立沙龙画展①中展出是在一九一一年,二十世纪初是其鼎盛时期,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其地位被超现实主义所取代,宣告了整个立体主义运动的结束。

    此外,立体主义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初期是“分析立体主义”,后期是“综合立体主义”。前者采用多重变化的视角将三维空间的对象展现在二维画布上,将对象物进行分解之后再重组;后者会在画布上隐藏实物、报纸的边缘、壁纸或者椅子的一部分,采用剪贴方法(蒙太奇手法的一种)进行创作。

    上述内容可以总结为从多角度将对象物进行分解,再用理性把它们重新组合。通过所谓的“立体主义还原”,将分解开来的对象物表现在二维空间的画布上。

    立体主义作品之所以不会变成僵化的作品,其原因在于画家可以根据感性将肉眼能看到的部分与肉眼看不到的部分都表现出来。如何将对象物的本质,尤其是人物的精神世界描绘出来,需要较高的悟性。毕加索与布拉克等天才将形式与内涵进行充分融合,这才产生了“立体主义作品”。

    同为体现事物本质的作品,立体主义与马列维奇②抽象画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表现“本质”的同时还注意表现“形态”。

    也就是说,立体主义是一种想要表达一切的方法。其对象不局限于外部形态,还有认识层面以及物质层面的本质。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于立体主义画家来说,剪贴实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彻底表现立体主义中的现实主义精神,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必须把表象当做现实,将其放在特定的空间中,并表现出本质。因此,立体主义画家不得不采取一种新的方法,即将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复制再粘贴。

    乌有在最后一章《立体主义画家隐藏的意图及变迁》的书页里,发现了一枚黄色纸片。是结城放在里面的吗?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