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南海,1981年5月20日,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办公室里灯火明亮。

    新华社的一份《国内动态》清样就搁在办公桌上。胡耀邦边翻阅,边不时批下几个字。其中这期的动态清样里有篇题为《中法合资石油公司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文稿,让胡耀邦总书记越看越皱起眉头,最后,他竟然拍案大怒:不像话!

    灯光下,总书记的身影在不停地移动。

    “谷牧、依林并秋里同志:此件事中所反映的问题究竟要归哪个部门负责解决?湛江市的地皮问题如果属实,那就问题太严重了,那还说得上有什么整体利益的观念,说得上有国家民族的观念?必须要省委查明,并限期要他们解决。其他问题也要查明,并迅速改正和解决。”

    胡耀邦写完上面一段批示后,仍觉不解心头之忧,于是又在批示顶端写下两个大字:速送!

    总书记发怒的批示,当日送到了负责经济工作的谷牧、姚依林和余秋里三位副总理手中。三人都在同一日作了具体批示。责成重新回到石油部主持工作的康世恩处理。

    湛江发生了什么事能让总书记如此震怒?秦文彩从自己的文件柜里找出一大摞保存完好的当年的文件资料,轻轻地拍了拍它们说:“对外开放初期,一些老百姓不知如何处理与‘老外’的关系,总把他们当作坏人看待。这老百姓的想法还有情可原,一些地区和部门的本位主义和封闭思想,那实在是太可气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难度和深度。”

    湛江的事情是这样的:这年4月中旬,一名新华社记者跟随香港工委组织的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华润公司、招商局和蛇口建设指挥部等中资驻港单位的代表,到湛江南海油田指挥部参观学习。在这过程中,这名记者通过采访和调查,发现了我方与外国公司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比如地皮问题。根据中法合作协议规定,在合同签订后,法方公司的雇员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基地,这也是中法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海洋石油勘探工作点虽然在海上,但钻井平台只是施工时的场所,不能成为生活和后勤的保障地,因此每个海洋区域的石油钻探队伍都有自己的固定生活基地,国际合作项目也不例外。法国道达尔公司与中方合作的协议签订时间是1980年5月,但到了第二年的5月份,法方人员的生活基地仍然没有建立起来,所以道达尔公司只好在香港“新世界中心”为员工们包租了30套房间,供海上工作人员及家属居住。

    新世界中心在香港也是一流的酒店,一天一套房间就要上百美元,而且海上工作的这些人员还要每月来回在湛江——广州——香港之间至少飞3次,这样一年下来,少说就是几百万美元。这仅仅是开始,如果将来到了采油阶段,法方的人员就得增加到几百人,仅仅这一笔开支就可能高达几千万美元。这笔钱是中方要花大头的,因为按合同比例,我们的股份占51%。中法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代表王彦对湛江有关方面迟迟不能把“道达尔村”建立起来,心痛不已。他进而向新华社记者反映:中法两国海洋石油勘探协议签订后,我石油部门就赴湛江考察选择,当时选择了湛江坡头区海边上的一块地方,准备建“道达尔村”,即法国公司生活基地。那块海滩地,原是一片荒滩,千百年来一直闲置在那里,任凭风吹浪起,从没有人问津它的价值。但当地听说要在这里建“道达尔村”后,一夜之间这里便成了宝地。也不知谁放的风,说征地能获得多少多少钱,连每株树苗都能赔个猪崽的价,于是农民们想以最简单的方式换取一夜暴富,他们争先恐后地在荒地上插满树枝、树苗,转眼间,荒滩地成了一片景象十分离奇的“密林”……

    “你们要地?可以啊,那就得赔我们的树木钱!”

    “别小看我这些树苗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